本报讯 (记者 王增阳 通讯员 杨晓霞)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在广大师生中弘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4月16日,市建设路小学举行“学党史 爱家乡”曹魏文化进校园公益讲座。
该校邀请我市曹魏文化研究的主要倡导者、魏都区曹魏文化研究所所长、许昌市三国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许昌市古迹遗址研究会名誉院长丁全民进行讲座。丁老师围绕选择什么样的文化进校园、为什么要选择曹魏文化进校园、如何实现曹魏文化进校园等三个大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什么是曹魏文化,并指明要选择有正能量,有利于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曹魏文化来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丁老师说,许昌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相传许由牧耕此地,带领部落在此繁衍生息,许地之名由此而始。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诞生,禹的儿子启在许昌的禹州市建立了夏朝,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结束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国从此进入奴隶制社会。
灿烂的中华文明史,行文至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气势恢宏,谱写了一段激荡的历史岁月,而人杰地灵的魏都许昌,则是这段历史中最不容忽视的故事发生地之一。
“抓一把就是三国故事,踢一脚就是汉砖魏瓦”。这是很多人对许昌的第一印象。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使当时的许昌成为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楼、灞陵桥、射鹿台、华佗墓、运粮河、藏兵洞等,无一不在诉说着许昌灿烂的三国文化。
丁老师认为,以许昌为中心的曹魏文化是三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含英雄文化、智谋文化、忠义文化和建安风骨等内容。曹魏文化进课堂要把握三个原则:要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要始终围绕寓教于乐来教;要突出趣味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学校要凸显曹魏文化特色需做到三个方面:优选内容精编教材是基础;培训师资方法得当是关键;营造氛围形式多样是保障。
此次讲座,增强了该校师生对曹魏文化的认识,引导广大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让红色基因、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