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建安佳作

杨水才

杨水才雕像 资料图片

杨水才,男,中国共产党党员,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4年,杨水才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即今天的建安区)桂村乡水道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6年开始给地主做长工,他曾任水道杨村党支部副书记、桂村农中校长。

水道杨是个两岗夹一洼、岗高缺水的地方。为拔掉穷根,杨水才在党员会上建议,抓水利,挖坑塘。建议被村党支部采纳后,为寻找水源,他带领大家寻求最好的挖坑塘地址,规划最佳的三级提水上岗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他累得吐了血,擦擦嘴角继续干,终于解决了水道杨的缺水问题。

在治水的同时,杨水才带领社员们植树造林,决心把秃岭变成花果岗。学会嫁接技术后,为早日把技术传给群众,在炎热的夏天,他从早到晚坚持干活,累得昏倒在苗圃里。

杨水才把读毛泽东的书当做最大的幸福。作为生产大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总辅导员和许昌县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以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为榜样,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标准来检查自己的言行。

长期的劳累,致使杨水才被肺结核、肾结石等多种疾病缠身。1966年12月4日夜,忙碌一天的杨水才披着破棉袄,坐在桌前,桌上放着《毛主席语录》和几张稿纸,上面写着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进一步建设水道杨的计划。次日,人们发现杨水才坐在书桌前离开了人世。

(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