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正成长

奇!易燃棉布秒变防火材料

近千名小记者参加“许昌晨报小记者科普教育公益行”活动,动手做实验,变身“科学小达人”

科普老师教大家认识实验器材。

科普老师认真讲解。

动手做实验。

认真聆听,为精彩的实验鼓掌。

积极互动,踊跃参与。

科普讲座开始了。

实验中,易燃的白棉布竟然不怕火烧!

本报讯 (记者 任佳琼 文/图) “太神奇了!易燃的白棉布竟然不怕火,成了防火布!”在“许昌晨报小记者科普教育公益行”活动中,小记者们亲手做实验,看到神奇的实验效果后激动不已。

6月3日、4日,“许昌晨报小记者科普教育公益行”活动走进长葛市南席镇汶水双语小学、长葛市石象镇中心小学、许昌市第一中学、襄城县库庄双语学校、襄城县实验学校,为近千名小记者们带来了神奇的“空摇信食”“赤色雾火”实验课,让小记者们体验颜色变化,参与现场造雾,学习防火知识。在神奇的科普课堂上,小记者们跟随科普老师一起学知识、做实验,感受科学的魅力。

“有没有办法将易燃的棉布变成能够防火的材料?”科普老师告诉小记者们,想要实现这样的效果,需要一种叫卤砂的原料。这种原料也叫氯化铵,可以制成药品,也能制成肥料。参与实验的小记者把布条浸泡在氯化铵溶液中,然后取出,再把布条放在燃烧的蜡烛上。

通过实验,大家发现布条下方变黑,上方冒白烟,但却无法被点燃。原来,布条被氯化铵溶液浸泡后可以变成防火布,这种经过处理的布条表面附着着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特别怕热,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气体,这些气体会把布条与空气隔绝起来,就不能燃烧了。

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充满神奇。富有趣味的实验深受小记者们的喜爱,大家津津有味地听,认认真真地看,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感受科学与智慧的碰撞。

活动中,科普老师在各学校分别开展了不同的科学小实验,近千名小记者参与其中,大家摇身一变成了科学“小达人”,探秘小实验中的大智慧。短短的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经过科普老师和小记者们的共同努力,实验圆满完成。

“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自己动手又动脑,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真是收获满满,十分期待下一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