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襄城佳作

省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

档发传统 制作技艺

建安区灵井镇泉店村,自古以来就是当地较大的集镇。

清朝末期,泉店村商人白锡和与德商亨特合作开设“德兴义”发庄,开发制品制作先河,周边三县六乡数十个村庄的村民从事该行业。民国初期,创立“许泉发”品牌,泉店成为全国知名的人发集散地,档发加工业成为当地的主打产业,发展迅猛,影响深远。

档发加工是把头发的长度按英寸计量,不同长度的头发分成不同的“档”,如4英寸长的用2道白线绳捆扎,称“2档”,依此类推到 32英寸“16档”。“档发”一词便源于此。头发分档后,发把的长度和档数一目了然,便于交易和深加工。

发制品作为建安区的特色产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远销海外,出口创汇,还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以档发为原材料制作的发制品种类很多、用途很广,如戏剧演出时使用的髯口、拂尘、发网、甩发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假发、发饰品配件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本栏目材料由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