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襄城佳作

省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

石固肘搁

长葛市石固镇中岳店村自古就是商贸、宗教、文化交流中心。石固肘搁就源于此。中岳店村内建有中岳庙,道教文化浓厚,肘搁会与道教祭祀活动有着深厚的渊源。

据老辈人回忆,清初就有肘搁会。肘搁原名叫“抬搁”。最先是由4个人直接抬一张桌子,让演员站在桌子上表演。后来发展到用两根木棍绑在桌子上,由4个人拾着桌子让演员站在上面表演。后来有一个姓张的青年,亲手打造了一架肘搁架,让小孩坐在上面,他自己肘着,迈着丁字步,边扭边走,上面的小孩也跟着扭动,风趣逗人。“抬搁”由此改名为“肘搁”。

“石固肘搁”既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中原地区民间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石固肘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肘搁分“肘手”和“搁手”两部分。“肘手”由体格强壮的男性担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担任。“搁手”担任者须体形轻巧,所以为6一8岁的儿童。他们身者戏裝,立于细铁架上。

“石固肘搁”带有豪迈、奔放的原始风度和细腻、质朴的乡村风格,道具服装生活化、喜剧化,深受群众欢迎。

(本栏目材料由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