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冬已至 春不远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我市多所学校开展“情暖冬至”主题实践活动

为增强学生思想教育,丰富学生生活,感悟传统文化,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与交流,12月21日,市建设路小学五年级小记者在德育处活动室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共度冬至传统节日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亲手实践,别出心裁地包着饺子并设计成各种形状。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被端上了餐桌,吃着自己包的香喷喷的饺子,大家感受到了快乐和集体的温暖。 杨晓霞 崔俊霞 摄

在冬至节气到来之际,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民间传统节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鄢陵县人民路小学举行“情暖冬至”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周末时间,该校引导学生们和家人一起学习包饺子,一碗暖暖的饺子,吃出了幸福的味道。该校还利用周一升国旗这一机会,对学生进行了冬至知识的普及。各班开展了“情暖冬至”主题班会,班主任和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有关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让同学们了解冬至的来历,知道传统文化习俗,感受冬至的欢乐氛围。 南理宛 摄

为向城市“美容师”致敬,呼吁更多人关爱环卫工人,冬至节气到来之际,市健康路小学的学生们动手包好饺子,煮成热腾腾的暖心水饺,为环卫工人送上温暖和祝福。张俊 摄

12月21日,市南关村小学邀请部分家长到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包饺子,共同感受传统节气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他们还把水饺送给部分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爱的温暖。李智勇 摄

为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12月20日,市第十八中学(附小)组织开展了“情暖冬至”主题班会活动。活动中,各班通过介绍冬至的起源、风俗、小故事等,使学生了解冬至的知识,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底蕴下快乐成长。陈改华 摄

12月21日 ,襄城县实验学校组织开展迎冬至包饺子活动。老师和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忙得不亦乐乎。擀面皮、做造型、捏花边……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把“温暖”包进一个个诱人的饺子中。郜丽苹 摄

12月21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22个节气——冬至。在北风呼啸、白雪皑皑中,万物期待着新一轮生命的循环。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据《嘉兴府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古人把冬至当作一个较大的节日,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在南方一些地区,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

为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气“冬至”,在冬至节气来临之际,我市多所学校组织开展“情暖冬至”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制作手抄报,朗诵冬至诗词,召开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分享关于冬至的来历和习俗,感受传统节气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