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2年1月1日,我们将迎来全新一年,人们习惯将新年第一天称为“元旦”。“元旦”一词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上千年,而现行“元旦”为1949年所定。
古代创造“元旦”一词,含义很美、奇巧精妙。《尚书》中所称的“月正元日”即为“数之始”,就是“元”。另外的“气之始,善之长”也叫“元”。“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的《介雅》诗之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据史料记载,因历法不同,中国历代“元旦”的时间并不一致,如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改为十月初一。到了汉武帝时期,重新使用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
在古代,各地民众有饮屠苏酒、吃麦芽糖、尝五辛盘(菜)、放爆竹、迎旺火、祭先祖、供吉物、玩游戏等风俗。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决定采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叫做“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新中国成立前的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新中国成立后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正式将公历1月1日称“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