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市区初中

《领航科技 创新中国》

人物篇之朱立平

近日,长江源区过去近1万3千年古气候变化记录得以重建。研究人员利用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区赤布张错湖泊岩芯沉积物的多指标数据分析得出:该区域经历了从冷干到暖湿再到凉干的过程,目前呈现暖湿化趋势。这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朱立平带领团队成员完成的科研成果。

朱立平深深热爱着这份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工作,尽管所学的地理专业并非高考第一志愿。1984年,距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仅5分的他,被调剂到南京大学地貌与第四纪专业。

“刚入学的半年,我有些抵触,那时候地理专业比较冷门。直到偶然逛书店买了本科普书《漂移的大陆》,这是本由同济大学教授金性春编写的200多页的小册子。我从下午一口气读到晚上,熄灯后还打了2小时手电把它全部读完了。”朱立平说,这本书激发了他对地理的兴趣,所以他一直特别重视科普。

大学四年他每年都出去实习——去宜兴看喀斯特地貌、去太湖看湖泊地貌、去三峡看断裂活动构造……在实地野外考察中,朱立平愈发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吸引。

1988年,朱立平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学位,他的导师是去南极考察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张青松。“读研第二年,我就去了喀喇昆仑山出野外67天,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雪山、冰川,第一次跟外国科研人员合作,第一次接触在湖里采集岩芯的工作,当时觉得这种方法真先进。”他回忆道。

朱立平说,出野外尽管辛苦也很危险,但收获极大,是科研生涯的宝贵经历。在综合考察队中,往往有气象、地球物理、地理、动植物等不同专业的队员,和他们开交流会特别能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野外工作任务重,工作类型也杂,队友们得互相协助,这些历练助他实现了后来的成就。

(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