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襄城佳作

市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

石象红萝卜 种植技艺

长葛市石象镇胡庄村的土质上松下黏,有利于胡萝卜的生长。这里种植胡萝卜有悠久的历史。

相传明朝末年,村中所产的胡萝卜就是作为贡品上缴的,有“胡庄交皇粮,萝卜叫得响”之说。胡庄村有一个姓胡的人,在外流浪期间,见红萝卜能烧烤、蒸煮充饥,又可当蔬菜吃,便带种子回乡种植。当时,由于胡庄村一带自然条件差,正常年景粮食亩产只有50千克上下,遇上水旱灾害甚至颗粒不收,人民生活极度困苦。村民们见胡家种植的红萝卜不怕干旱,又能充饥,便在种植小麦的同时,留下少量土地种植红萝卜。由此,胡萝卜在胡庄周围广泛种植。所以,红萝卜也叫作胡萝卜。

原始的胡萝卜是淡黄色,果实上粗下细,芯粗质地硬,果带刺,呈耙齿形、产量低。经过胡庄人潜心研究,现今的胡萝卜呈圆柱形,肉厚芯细、色泽鲜红,纤维细,色泽光亮且脆甜可口,生吃、熟吃均可。现在,石象胡庄的胡萝卜名扬四海,畅销国内外。

(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