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辉,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见到李文辉时,他正专注地阅读一篇英文文献。
李文辉曾因发现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的受体而获得2021年巴鲁克·布隆伯格奖。该奖项被认为是乙肝相关科研和治疗领域的最高荣誉。
对李文辉而言,获奖并未给他带来太多改变。“得奖并不意味着什么。我还是该干啥干啥,做科研其实蛮辛苦,到了一站后,得往下一站走。”他说。
2001年,李文辉在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赴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后担任讲师。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后,李文辉和同事率先发现“非典”病毒的受体——ACE2,引起国际高度关注。“非典”疫情结束后,李文辉想做“更重要的事”——制服乙肝病毒。 2007年,李文辉辞去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一职,回国加入北生所,开始寻找乙肝病毒受体。2015年,李文辉成立华辉安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研发乙肝新药HH003。
最近三四年,李文辉很少晚上12点以后还待在实验室。“现在要给予年轻人支持,让他们放手干。”李文辉说。 不仅要让年轻人干,还要让年轻人成长起来。李文辉的团队氛围很融洽,这里没有让学生言听计从的“老板”,大家都是平等的。“这里就像富有活力的‘热带雨林’,而不是单调的‘白桦林’。”李文辉说。
李文辉常跟学生说:“不应崇拜权威,但应该了解一个人是如何成为权威的,他做了什么、为什么有成绩。一个人成为权威后,是不是意味着他说的就都对,这有一个大问号。”有学生评价他为人低调谦逊,和他相处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对于他人的评价,李文辉坦言,自己“不太在乎”。多年来,他最在意的,是自己是否还在做“最难、最重要、最有意思的科学”。
(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