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小记者市区佳作

黄老师讲三国

黄杰,中韩三国文化国际研究院院长,博士,河南省优秀社科普及指导员、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特聘三国文化专家,三国古迹遗址文化展览馆馆长,许昌市古迹遗址研究会会长、许昌学院首届“双师型”教师。

黄老师讲三国(三)

许昌

为何又称“魏都”

从历史的角度去探讨,许昌称“魏都”是名正言顺的。公元196年,曹操亲自到洛阳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建安二十五年冬十月,曹丕在颍阴县(今漯河市临颍繁城镇)受禅台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称帝,国号曰魏。曹丕在“许都”皇宫龙袍加身近两个月,也就是说,“许都”实际上成了魏国的国都。建安二十五年冬十二月,魏国迁都洛阳,但宫室、武库仍在“许都”。黄初二年,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同时,列许昌为魏五都之一。

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算起,在中国历史上,国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只要是国君所在地,不论建都时间长短,规模大小,都应该作为这个朝代的都城。魏文帝曹丕虽在许昌称帝不久就迁都洛阳,但建魏国前期的工作是在许昌做的,改东汉年号延康为魏国年号黄初是在许昌改的,迁都洛阳这一决策是在许昌定的,建国的许多相关重大决策也都是在许昌谋划的。魏明帝曹睿也曾率百官设朝许昌,《三国志》有“天下当朝正许昌”的记载。

基于以上,今日许昌称“魏都”,既有历史的真实,又体现了许昌人民对三国历史和三国文化的厚爱,它有着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