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轶事典故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出身河南褚氏,祖籍阳翟,即禹州市。他是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他的三个轶事典故,分别是“释起居注”“陷害刘洎”和“遂良还笏”。
“释起居注”。贞观年间,褚遂良负责起居注。有一次唐太宗问道:“爱卿负责起居注,记的是都是什么事,人君可以查看吗?”褚遂良回答说:“现在的起居注,就是古代的左右史,记的是人君的一言一行,这样人主就不会胡作非为了。臣还没听说过有哪位帝王亲自查看史官的记录。”太宗说:“朕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爱卿也必须记下来吗?”褚遂良说:“坚守君臣之道还不如坚守职责,臣的职责就是记录,所以人君的举动必须寂下来。”
“陷害刘洎”。褚遂良与刘洎素来不合。唐太宗远征高句丽回来后得病,刘洎担心,褚遂良却反而诬陷说他打算谋逆,太宗闻之震怒,听信褚遂良谗言,将刘洎赐死。
“遂良还笏”。在高宗李治册封武则天为皇后之前,大臣们有很多是坚决反对的,褚遂良就是其中之一,他带头入宫进谏,极力反对废黜王皇后,把手中的笏板放在殿阶,叩头流血,说:“还陛下此笏,丐归田里。”高宗大怒,命人将他拉出去。这事儿后,褚遂良被远贬外地。后人以“还笏”这一典故指坚持原则而不惜弃官。
(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