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地委
每年的9月1日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唐丽红表示,养成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不吸烟、不酗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各种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那么,人们需要养成哪些基本健康行为呢?唐丽红表示,人的基本健康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饮食
要实现合理饮食,保证每天都能吃到谷类及薯类、动物类、奶类、豆类、坚果、蔬菜、水果和菌藻类食物等。一般成人每天摄入谷类食物量以250克—400克为宜,注意粗细搭配。平时尽量选择新鲜和应季蔬菜,多摄入深色蔬菜,如菠菜、油菜、韭菜、西红柿、胡萝卜、南瓜等。
每人每天烹调用油摄入量不宜超过25克。烹调时尽可能采取蒸、煮、炖、焖、煲等少用油的方法。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尽量少吃腌制食品。
要坚持一日三餐,足量饮水,但不宜大量饮用浓茶,可在晨起空腹、睡前2小时喝一杯温开水。
适宜运动
日常生活要少静多动。18岁以上的成人每周至少坚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5岁—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坚持60分钟的中等到较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每周至少3次较高强度的运动。不要在饥饿或饱餐后马上运动,运动时穿宽松的运动衣裤和合适的运动鞋,运动前和运动后分别进行热身活动和整理活动。
戒烟限酒
“吸烟危害健康已经为科学所证实。因此,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请大家尽量不要抽烟。”唐丽红说,酗酒同样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38度白酒75克;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38度白酒50克。饮酒时不宜同时饮用碳酸饮料。
疫苗接种
儿童在出生后1个月内,家长应携带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到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要长期保存,儿童入托入学和出国时都需要查验。如未按规定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漏种儿童,宜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补种。
日常卫生
唐丽红介绍,每个人的日常卫生包括: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眼睛和鼻子及嘴巴前、护理病人后、触摸过公共设施后、接触动物和家禽后、外出回家后都要洗手。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儿童、老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畅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不购买无正规标志、包装破损的食品。冰箱贮存的熟食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合理用药
要增强安全用药意识,用药时要明确药物的用途、用法和不良反应。中药也有副作用。定期清理小药箱,将到期的药品处理掉。“不要以为越是新的药、贵的药,疗效就越好,也不能随意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抗生素必须按医生处方,按时定量,切忌时断时续服用。凡是口服药能收到效果的就不要注射,能够肌肉注射的就不要静脉注射。”唐丽红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