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旧闻

明清最高学府须修满学分才能毕业

国子监。 资料图片

近日,国内各个大学院校的招生工作相继完成,在高考中取得不俗成绩的学生们将在大学开始新的生活。

在古代,读书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而要想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同样离不开学校。在明清时期,当时的最高学府就是人们熟知的国子监。对读书人而言,只要能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就意味着离仕途不远了。因此,国子监不论是在招生政策上还是入学后的管理制度上,都非常严格,极为重视教育质量。而要想成为国子监的一员,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同样,要想在国子监里保持竞争力,也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国子监的学习内容以国学为主,明代的生员们进入国子监,依照成绩被分成三等,如果学生修习完《四书》的主要内容,便可以进入正义堂、崇志堂和广业堂学习。一年半之后,学业有成者可以进入修道堂和诚心堂学习。再过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便可以升入最高班级——率性堂了。进入率性堂之后,学生开始实行“积分制度”。其方法是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试本经义一道”,第二个月则“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第三个月则“试经史策一道,判语两条”。每一次考试优异者,给1个学分,稍有欠缺者给半分,非常差的则不给分。每一年如果能够积满8个学分,便具备了“毕业”的标准,不及格者则要“留级”。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推出了“画圈积分制度”,即学生每出勤一天,便用红圈在考勤本上自己的名字下画一个红圈,如果缺勤则用黑圈表示。圈够700个红圈,方能有升入率性堂的资格。

明代国子监内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按照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所颁布的国子监《学规》的记载,除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放假两天外,其余20多天基本上都是老师讲课,之后学生背书,在背书的基础上老师还要进行复讲。如此三个环节反复进行,加强学生的记忆。学生的背书都要有相关记录,而老师也会根据这些记录对学生进行相关考查。国子监的请假制度也非常严格,对在监读书的学生基本上实行“封闭管理”。如果确有事情需要请假,则需要直接向祭酒(校长)申请。

国子监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也是前景大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直接举荐或是到各衙门实习并经过考核后直接授官的途径成为国家公职人员。

(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