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7岁的高吉照是黄庄村的村委委员,也是该村的村医。高吉照说:“我的名字是姥爷起的,就是吉星高照的意思。我们家有很多人行医。我的母亲做了20多年村医,舅舅寇建铎在白庙开诊所,姨夫、表兄弟等也从事与医疗相关的行业。”
母亲是村医,高吉照从小耳濡目染,对行医充满兴趣。那时,母亲在村里行医,高吉照在市区上学。周末休息时,高吉照会给母亲当帮手。
1998年,高吉照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去世。那时,高吉照刚从许昌卫生学校(现为许昌学院医学院)毕业,在许昌市中心医院实习。高吉照说:“母亲去世了,但我不能让村里没有村医。”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接替了母亲,考取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一干就是18年。
不让村民多花冤枉钱
高吉照坚持“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救治原则,不让村民多花一分冤枉钱。行医18年来,他把收费降到最低。有时遇到生活困难的村民来看病,他会直接不收费用。
遇到卧床不起的患者,出诊是在所难免的。高吉照说:“前些年没有电话,患者家属来喊一声,无论多晚,我都要去。这几年生活条件好了,每家都有电话,方便多了。家里有长期患病的老人,我就让他们的家人在家里放点儿常用药。我万一去不了,可以通过电话告诉他们咋吃药。”
高吉照的妻子在许昌市中心医院当护士。平时,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高吉照就会通过妻子请教医院里的专家。
高吉照说:“村医是全科医生,尤其要精通内科。农村最常见的是头疼发热的小病,如果遇到严重的病,我会让他们去大医院检查。但有时患者不理解,觉得我不给他治。我就解释,去大医院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像高血压等疾病,患者提前一个小时去医院,就能保住生命。如果为了挣钱,耽误救治时间,患者的病情就会恶化。”
有他在,外村村民也来看病
作为一名村医,除了看病外,高吉照还做了很多事情,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帮35岁以上的村民测血压、血糖,每年对村里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4次随访,普及医学健康知识等。因此他对村民的病情了如指掌。
该村六组村民寇长顺,今年81岁,患有前列腺癌,前几天刚去世。老人去世前的两年,高吉照每月都会去看望老人,帮老人检查身体。
村民高秀菊说:“只要有不得劲的地方,吉照随叫随到。近了,他就骑电动车去;远了,他就开车去。不光我们村,外村村民也来找他看病。他医德好、脾气好、服务态度好,收费也很低,还主动帮助贫困群众。遇到生活困难的患者,对于磕着碰着的简单医治,他都不收钱。像吉照这样的好医生不多。有吉照守着,我们一般不用去其他地方看病。”
听到村民的夸奖,高吉照谦虚地说:“医者仁心,不光是我,行医的人都是这样,我要努力做村民的健康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