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旧闻

孙思邈的 “业余爱好”

孙思邈塑像。 资料图片

据《新唐书》记载,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的孙思邈自幼聪慧好学,记忆力特强,7岁便日诵千言,且精通诸子百家。他自幼体弱多病,家里为给他治病,几乎倾家荡产。孙思邈自幼就懂得了“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道理。于是,他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24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

更重要的是,孙思邈医德高尚,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并用毕生精力实现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为“医学论之父”。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掉做官的召请。隋文帝授其官,孙思邈“称疾不起”;唐太宗欲授其爵位,唐高宗欲拜其为谏议大夫,他“固辞不受”,一心致力于医学。因此,隋朝和唐朝少了一个官员,但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杰出的医学大师。

古代一些笔记小说记载的孙思邈轶闻也颇有趣。唐代李冗的《独异志》、刘肃的《大唐新语》均有记载,“发使嵩阳召思邈,内殿飞章,其夕天雨大降”。书上说,武则天当政时,遭遇大旱,从洛阳挑选了数千名有德行的僧人进天宫寺颂《人王经》求雨。其中两个头发、眉毛都白了的老僧人告诉住持,他俩是水龙。这样求雨不行,必须有德行的人以“章疏闻天,因而滂沱”。武则天便派人叫来在嵩山学道的孙思邈。孙思邈飞快地给天帝写了一份奏折,傍晚就下起了大雨。

除有通神求雨的超凡本领外,孙思邈还会相术。《独异志》记载,孙思邈曾为唐高宗时期中书侍郎孙处约的5个儿子看过相,对他们的前途都作了预测,并得到了验证。更神奇的是,孙思邈为年幼的卢齐卿看相时称其会做太子詹事,50年后会到地方做官,自己的孙子会成为其下属。果然,卢齐卿先做正三品太子詹事,后当徐州刺史,而孙思邈的孙子孙溥刚好是徐州管辖下的萧县县令。不过,孙思邈对此“只图一乐,权当消遣”,并奉劝当事人不要把它当回事儿。当然,关于孙思邈懂“求雨”、“相术”的记载近乎神话,真实性历来令人怀疑,也的确当不得真。

孙思邈发明了“美容产品”,懂得“美容术”是有记载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提到了“澡豆”的制作方法:“令人面手白净澡豆方:白藓皮、白僵蚕、白附子、白芷、芍劳、白术、青木香、甘松香、白檀香……鸡子白七枚、面三升,右二十味先以猪胰和面暴令干,然后合诸药捣筛为散,又和白豆屑二升。用洗手面,十日内色白如雪,二十日如凝脂。”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孙思邈发明的“美容产品”比先秦时期的矿石粉末儿“美容产品”先进了许多。

(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