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鉴赏·收藏

邮票辨伪的技巧

由于珍稀邮票在收藏领域价值不菲,所以总有一些人用心仿制。尤其是那些极品邮票,和它们“形貌相似”的赝品屡屡在收藏市场上出现。当下,造假技术更是先进,那些以假乱真的赝品邮票往往会给经验不足的邮票收藏者带来不小的损失。

虽然我们都是肉眼凡胎,但并非对假邮票毫无办法。关键还是要多看、多学、多比较、多思考,运用邮票的版别、纸张、刷色、背胶、齿孔、暗记、票幅等固有性质进行辨别。

版别:版别指各种不同的印刷方式,即邮票采用的印刷工艺。赝品邮票一般用胶版印刷,不具备雕刻版印刷的质感。雕刻版印刷的邮票,摸上去表面有浮雕般的立体感。影写版印刷的邮票则具有网纹细、画面细腻柔和、层次分明、墨色厚实的特点。

纸质:我国的邮票用纸是由邮政部门定点的厂家生产的。此种纸的物理特性、外观要求和一般纸大为不同。假邮票在纸质上必然存在一些瑕疵,在光泽、硬度、细腻程度等方面和邮票用纸具有明显差别。

背胶:邮票的背胶也是进行邮票辨伪的一个有效依据。20世纪50年代,我国用糊精胶涂刷背胶。糊精胶的特点是胶质光亮、厚实,但发黄。20世纪60年代后使用颜色发白、胶层较薄的成胶。假邮票的背胶情况就复杂了:有的干脆不涂背胶,有的涂了一层半透明的白色无黏性涂料,有的涂上点儿普通胶水。

孔齿:邮票印刷厂的打孔设备具有严格的工艺标准,打出来的孔齿形状规则、光洁圆滑,不易仿制。

票幅:测量票幅的辨伪手法大多应用于那些没有孔齿的邮票。票幅以毫米为单位,知道一套邮票的票幅就可计算出这套邮票四周该有多宽的边沿。经验比较丰富的邮票收藏爱好者能依靠目测识别出被剪去齿孔的假邮票。

人们常说“真作假时假亦真”,收藏界讲究的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在实践中积累知识才能不被手法多端、花样百出的赝品欺骗。

(《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