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鉴赏·收藏

明代瓷器的鉴定要点

明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明代,五彩、斗彩以及各种色彩釉逐渐发展和流行起来。青花瓷在元代已趋成熟,但存世量极少。经过明代的改进和创新,青花瓷被推广开来,并成为中国瓷器发展的主流。

明代瓷器的装饰手法已从元代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绘画)。明代青花、五彩、斗彩是瓷器生产的主流。鉴定明代瓷器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造型

造型是鉴别明代瓷器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在鉴别中,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无须多研究,便可一眼识破那些低劣的赝品。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处观察:口、腹、底、柄、耳、颈、流、系、足等。

2.纹饰

瓷器的纹饰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明初永宣青花瓷上的晕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在后代的仿品中不能准确再现。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

3.胎釉

就瓷器而言,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鉴定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程度。各代釉面的典型表现要牢记心中,各代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等状态也须掌握。这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因素。

4.款识

明代瓷器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断代和辨伪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对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结构、排列形式、落款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