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樊倩影 通讯员 王彦) 9月21日,从许昌市烈士陵园传来好消息,在近日民政部公布的第六批96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中,许昌市烈士陵园名列其中。这意味着我市又增添一块“国字号招牌”。
历时3年,成功入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9月21日,记者走进许昌市烈士陵园。这里松柏环绕、绿荫满园、安静庄严,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俯瞰整个陵园,纪念建筑物雄伟壮观,松柏满园,苍翠一色,四季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满目生辉。整个陵园形成了以烈士瞻仰教育区为中心,碑林、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南北对称,碑亭交相辉映的景观。这些建筑成功地营造出独特的纪念氛围,并以庄重大气、朴实典雅、富有时代气息的园林式风格,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据介绍,许昌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1986年迁此重建,占地55亩,绿化覆盖率达到80%,现有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烈士碑林、烈士英名墙、义斋纪念园等设施。革命烈士纪念馆修建于1998年,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布展面积1000多平方米,馆名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上将亲笔题写;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烈士瞻仰教育区的中央,坐落于东西主轴线上,高29.6米,是省内最高的一座纪念碑,碑文由朱德元帅亲笔为许昌烈士题写;烈士墓区共安葬471位英烈,分为散葬烈士墓区、著名烈士墓区、无名烈士公墓;烈士碑林位于北区,紧临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有历代国家领导人为先烈的题词。
2011年,许昌市烈士陵园被评定为河南省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
“想入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必须是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为了申报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我们自2013年就开始着手准备工作。”市烈士陵园主任卢小平说,2015年5月,国家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验收。今年9月份,从民政部传来好消息,许昌市烈士陵园成功入选。
存放烈士文物史料200余件,将进一步改扩建
许昌市烈士陵园现载录革命烈士2042名,其中著名烈士有河南辛亥革命起义军总司令张钟端,红军时期高级将领郑义斋,勇救西路红军将士王定国等100余人的民主人士高金成,首批著名抗战英烈吕公良师长、黄永淮副师长、陈德馨将军,第二批著名抗战英烈、新编第29师85团团长杨尚武,国民革命军三十四集团军暂编第四旅团长朱毅先,新时期飞行大队长楚玄,维和战士杨树朋和李磊等。该园存放烈士文物史料200余件,每年接待前来凭吊瞻仰的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及烈士家属10万余人次,团队300多个。
“革命烈士纪念馆历经30年风雨侵蚀,房顶和墙体经常漏雨、脱落,且面积狭小、布展简陋、缺少现代化多媒体展示设备,已不能满足参观人员特别是未成年人的需求。”卢小平说,按照“烈士陵园的建设50年不落后”及“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的标准,下一步,他们将对许昌市烈士陵园进行改扩建。
新建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两栋独立的2层单体建筑,建筑面积5816平方米。为缅怀先烈、展现红色革命基地的教育意义,该馆采用铁锈红石材料装饰外墙,体现烈士坚毅、刚强的精神内涵。该馆除可满足实景、文字布展的需求外,还设有多媒体展示厅,可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展示许昌的革命史及不同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我们还将设立红色知识阅览室、军事生活体验室、技能竞技室,为参观人员尤其是青少年提供特色爱国主义教育服务,筑牢教育阵地。”卢小平说,改扩建工程完工后,该园将与许昌博物馆、许昌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同在许都路两侧,形成“一路三馆”的景观,更好地展示许昌的文明史、革命史和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