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记者进社区

孝老爱亲,广受村民称赞的好媳妇

李艳红(右)给婆婆削苹果。记者 王威 摄

近20年从没跟婆婆拌过嘴

在徐庄村,村民没事时喜欢坐在一起唠嗑。每次提到该村四组村民徐国山的儿媳妇李艳红,大家都赞不绝口。而且,村民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家娶到像艳红那样的好媳妇,算是烧高香了。”

李艳红1998年嫁到徐庄村。她嫁过来的时候,丈夫徐东亮的奶奶还健在。

老人当时年事已高,患有脑梗死,长期卧床,导致腿烂流水,连脚缝都烂了。要是别的年轻人,看见这些早就躲得远远的,但李艳红没有这样做。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跟婆婆寇巧玲一起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有时,她看见婆婆太累,就让婆婆歇着,一个人伺候奶奶。洗脚擦身、端茶喂饭……她做得一丝不苟,从没一句怨言。她从不嫌老人脏,端起老人的剩饭就吃。寇巧玲看到这一切,很欣慰,感觉自己在婆媳关系上不用操心。

事实的确如此。李艳红嫁过来近20年,从没跟婆婆拌过嘴。有时婆婆心里不如意,说她两句,她从不顶嘴。家里的脏衣服,李艳红只要看见,就顺手拿起来洗了,很少让婆婆操心。

悉心照料患病的婆婆

有一年,寇巧玲突患疾病,晕得起不了床,稍微一动就吐得哪里都是。李艳红一点儿也不嫌弃,半夜穿上衣服就起来收拾。寇巧玲心里过意不去,想把脏被罩留下来等女儿来了再洗。李艳红宽慰婆婆说:“谁洗都一样。”

那次,寇巧玲躺床上半个月不敢动,晕了3个月。虽然自己有饭店生意要照顾,但李艳红把婆婆伺候得无微不至,总扶着婆婆,生怕老人晕倒。

还有一次,寇巧玲由于不小心崴了脚,导致骨折,行动不便。李艳红就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任。每天起来,李艳红先给婆婆端来洗脸水,第一碗饭也总是先盛给婆婆,还经常背婆婆上厕所。有时李艳红不在家,老伴儿或者女儿背着上厕所时,寇巧玲总是埋怨道:“你们都没艳红背得舒服。还是艳红仔细,先慢慢把我放下,再抱我上去。”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寇巧玲的女儿就会开玩笑说:“你就指望你媳妇吧。”寇巧玲也总笑着说:“有灾难,媳妇在,出门闺女难回来。”

将心比心,家庭才能和睦

除了对老人好外,李艳红跟婆家姐姐的关系也很好。“艳红跟俺俩女儿的关系可好。有的人家亲戚家里穷,媳妇会看不起,但艳红不会。俺二女儿家条件不太好,艳红就经常帮她。”寇巧玲说,有一年,她二女儿家盖房子,李艳红主动从娘家借来拖拉机帮忙。前段时间,寇巧玲二女儿家的小孩儿在工厂打工时伤了指头。李艳红二话不说,跟丈夫徐东亮一起出面协调,帮二姐处理此事,没让二姐花一分钱。

对于寇巧玲的好媳妇,村民都很羡慕,经常问寇巧玲:“别人家因为一点儿小事,婆媳就会拌嘴,咋没听你们吵过?”“俺媳妇对我们好,我们怎么能找事?”寇巧玲说,其实,在李艳红进门前,她和老伴儿就商量好,要将媳妇当女儿对待。“她把我当亲妈,我也拿她当亲闺女。只有将心比心,家庭才能和睦。”

现在,只要一提到自己的媳妇,寇巧玲就笑得合不拢嘴。老徐家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已传给了下一代。李艳红9岁的小女儿现在看见奶奶寇巧玲上下楼,总要上前小心搀扶。

作为一家之主的徐国山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说:“能有艳红这样的好媳妇,我们很骄傲。家长是子女的老师,看到这么好的家风一代一代往下传,我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