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记者进社区

诚信经营,成为胖东来的鸡蛋供货商

李玉花在整理鸡蛋。记者 王威 摄

遭受打击,6000多只鸡死光

30多年前,为了让日子过得更舒坦,徐庄村村民李玉花和丈夫徐平安琢磨着做点儿生意。经过考察,他们在仓库路附近租了间门面房,开始卖水泥。由于为人实在,李玉花把水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并用赚来的钱最先在村里盖起了2层楼。

做了几年水泥生意,有了积蓄后,徐平安开始筹划在家办个养鸡场。对于丈夫的决定,李玉花选择默默支持。“喂鸡、卖鸡蛋都需要人手,我将水泥生意停掉,全身心投入养鸡事业。”李玉花说。但好景不长,由于缺乏养鸡经验,不注重防疫,有一年遇上禽流感,他们养的6000多只鸡3天死光了。

看着死去的鸡子,李玉花愁得几天没合眼,吃药都睡不着,体重一下子由67公斤降到40公斤。“养了五六年鸡子,不光没赚到钱,还欠了三四十万元外债。那个时候,三四十万元不是个小数目,日子几乎没法儿过。当时压力特别大,我都快成傻子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李玉花无限感慨。

重拾信心,成为胖东来鸡蛋供货商

几个月后,李玉花从沉重的打击中慢慢走了出来。“不能认命,还有一双儿女等着养活呢。”李玉花说。于是,她联系到胖东来新兴店,在那里卖鸡蛋。一有空,她就骑车走街串巷卖鸡蛋。

除了在胖东来新兴店经营外,李玉花骑辆脚蹬三轮车,徐平安骑辆电动三轮车,每天先走村串户收鸡蛋,然后拉到市区贩卖。他们白天忙着卖鸡蛋,只能晚上收鸡蛋,有时要跑几十公里路。“一般平安负责拉,我负责卖。当时想着一个月挣五六百元就不赖了。”李玉花说,刚开始,她只想顾住生活,没想到生意越做越好。

于是,她换了辆北京福田汽车拉鸡蛋。原来,她一天卖10多筐鸡蛋,换车后一天四五十筐甚至百十筐都卖过。头一天拉一车鸡蛋,她第二天就能卖完,一天能赚200多元。有一年端午节前,她一下子卖了12车鸡蛋。

由于讲诚信,生意做得好,带旺了人气,胖东来的管理人员见了李玉花直拍手。“胖东来很多店的活动都是我做起来的。一有新店开业,他们就让我去,把人气带起来。有一次,我在生活广场搞鸡蛋促销活动,队伍排得很长,拐了好几道弯。胖东来许扶店开业的时候,光买我鸡蛋的人就站满了。”李玉花自豪地说。慢慢地,李玉花的鸡蛋摊儿遍布胖东来的各个店面。

东山再起,打造自己的生意链

随着鸡蛋生意越做越大,跟李玉花合作的人越来越多。漯河一种鸡场的老板王秦立听说李玉花人品不错,邀请她去漯河参观学习,并向她推荐了一个新生意,贩卖养鸡用的饲料——豆粕。“鸡蛋生意做起来后,我也考虑过只做这一样生意存在风险。当时,虽然我身上长了个瘤子,但为了把这个家撑起来,我选择坚持干。”李玉花说。

刚入行,啥都不懂,她就忍着病痛,一点儿一点儿地学,最后把豆粕生意做得十分红火。许昌周边东到五女店,西到襄城,南到舞阳,都有她的生意。李玉花看豆粕销量不错,开始贩卖另一种饲料——预混料。为了保证品质,她家的豆粕是从连云港进的,预混料是从山东买的,都是最好的产品。由于忙于新的生意,再加上身体不好,她现在只给胖东来劳动店和人民店送鸡蛋。

目前,李玉花一边从养殖户处收鸡蛋贩卖,一边将饲料卖给养殖户,打造了一条自己的生意链。“那时候都觉得没这一家人,两个孩子快上不成学了。现在奋斗得不赖,我很知足。”李玉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