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地委
“春捂秋冻”的意思是,到了秋天,天气转凉,此时不要过多地增添衣服,而是应该进行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自己的耐寒能力,为寒冷的冬季作准备。但专家提醒,“秋冻”只适合身体素质好的人,以下几类人千万不可以“秋冻”。
“秋冻”应该因人而异
一场秋雨一场寒。近日,我市的温度持续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越圣提醒,近期,市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颈部、腹部、关节以及脚部。如果秋季洗头后不及时吹干或是穿一些太清凉的衣服,尤其是在阴冷、潮湿的天气里,人体的敏感部位就很容易被寒气侵袭,轻则受寒,重则引起一些病症,如腹痛、腹泻等。除此之外,一些抵抗力较弱的人,如老人和孩子,也不适宜“秋冻”。
糖尿病、胃病等患者不适宜“秋冻”
秋天的温差变化很大,而患有糖尿病的人局部供血能力较差,如果坚持“秋冻”,会导致血管因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而发生痉挛,减少血量,提高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一些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有心脑血管疾病,在冷空气的刺激下,多病齐发,侵袭人体健康。严重者,会导致心肌梗死等后果,一定要特别注意。”王越圣强调。
另外,气温降低后,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新陈代谢功能相对旺盛,人的食欲增加,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并不适宜“秋冻”。
对此,王越圣建议,糖尿病患者进入秋季后,应当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在温度较低的早晨和晚上需要出门时,更要穿上保暖的衣服。
心脑血管病患者也不适宜“秋冻”。一些常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血管十分脆弱,如果在这个季节不注意保暖,会造成血管脆裂,影响身体健康。严重者,有中风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
被胃病困扰的人,如肠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患者,在这个季节里,更是要做好防护,以免旧病复发。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被病菌、病毒入侵后引起感冒、咳嗽,还会引起扁桃腺炎和肺炎,因此,也千万不要进行“秋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