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肖涛) 高三、初三学生的在校时光只剩下1个多月了。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一些学生因压力大而出现脾气大、信心不足、情绪低落等异常反应。4月28日,记者采访了初中、高中教师,请他们就家长在陪伴孩子方面进行了指导。
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异常情绪
“我儿子的成绩在班里处于中等偏上。他一直很努力地学习,信心十足。可是不知道怎么了,他最近总是说一些泄气的话。”高三学生小张的家长王丽说。这学期开学以来,王丽经常给儿子打气,并承诺儿子,如果儿子考上理想的大学,高考结束就带他出国转一圈儿。
出国旅游是小张期待已久的事。王丽本以为他会很开心,可没想到小张不仅没有喜悦的表情,还劝父母对其期望不要太高,他的成绩能过二本线就属于超常发挥。王丽说,马上就要高考了,儿子的这种状态让她和丈夫很担心。
市民郭少伟最近总是为女儿发愁。“我女儿今年上初三。这学期以来,孩子总是睡不好,晚上很晚才入睡,还总是做梦。”郭少伟说,其女儿的同学还出现了头疼、胃疼、食欲不振等情况。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他们没有疾病,都是压力大导致的。
随着升学考试的临近,部分高三、初三学生出现了信心不足、身体不适、脾气大、爱挑剔等异常反应。
“经过三年刻苦学习,孩子即将面临‘检验’,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在冲刺阶段,家长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应该及时进行疏导。”许昌高中心理教师张明辉说。
家长要帮孩子树立自信心
孩子因压力大而出现了一系列反常表现,家长该如何疏导?“有的学生说,考试的时候拿到试卷,一想到答不好会挨骂,连会的题都不会答了。家长不要把自己过高的期望强加给孩子,不能要求孩子必须考上什么大学,而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以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张明辉说,在冲刺阶段,家长要适当淡化孩子的考试成绩。每次考试结束,家长要提醒孩子找出失分点和失分原因,帮孩子调整好心态和树立自信心。
张明辉表示,家长还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其成绩退步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沟通不用太正式,可以选择在吃饭时、接送路上,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把心里话讲出来。
许昌实验中学初中部教务主任孙建伟建议家长多一些服务,少一些抱怨。“冲刺阶段,学生身心疲惫,家长要多进行疏导,给孩子做点儿可口的饭菜,创造温馨的氛围,不要埋怨孩子。”孙建伟说。
孙建伟还表示,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打游戏,因为这种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做法会影响孩子的心情。在冲刺阶段,家长要学会自律,给孩子树立榜样,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