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毛迎) 《懒洋洋不愿意动,你可能患了“五月病”》《“五月病”上线,你中招儿了吗》……进入5月,关于“五月病”的各类消息开始在微信朋友圈里热传。“五月病”到底是什么病?医学上有“五月病”这种病吗?5月8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许昌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名誉会长、万荣医院失眠抑郁科主任燕殿学告诉记者,医学上没有“五月病”这种说法。5月,阳光灿烂,繁花似锦,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不是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多发的季节。网友最好不要“对号入座”。
整天无精打采
莫非得了“五月病”?
“很烦,最近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难道我也得了‘五月病’?”5月8日,网友“安安”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得到很多人的响应。一些人还分享了“五月病”的自测题:“失眠、邋遢、无食欲、易怒、不想说话、工作效率低……”10种特征,半数以上符合就算患病,不少人大呼“中枪”。
近几天,“五月病”一词在网上热传。那么,“五月病”到底是什么病呢?在微博上,“五月病”有名词解释。“五月病”,又被称为“季节性懒惰症候群”。进入5月,不少人意志消沉、郁闷心塞。从上班族到学生都有,大都表现为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白天犯困、晚上失眠,对工作、学习更是十分抵触。
“五月病”这一名词来源于日本。日本新生入学、新人就业一般在4月左右,有些人没有适应新环境,就出现一些心理、情绪障碍,到了5月,正好是问题爆发期。“五月病”不是正式的医学名词,却流行较广。“五月病”“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立即在上班族中引发强烈共鸣,被网友称为“季节性懒惰症候群”。
专业人士称
“五月病”的说法不靠谱儿
“秋冬季节因为光照相对较少,自然界的景观比较单调,人的情绪容易低落。5月,阳光灿烂,草木丰茂,处处是好风景,说这个时候容易抑郁、情绪低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医学上没有‘五月病’这种说法。如果说是因为学习压力、工作压力引发心理疾病,那这种压力在期末、年终的时候也很明显。‘五月病’的说法站不住脚。”燕殿学告诉记者。
“早就醒了,却不愿意从床上起来;对刮胡子、化妆等整理仪容的事嫌麻烦;早饭不爱吃,没有食欲,食不甘味;不想和任何人说话;不开心,对一切不关心……”对于网上流传的《自测“五月病”的10个小问题》,燕殿学说,如果这些问题集中出现,就是典型的抑郁情绪发作,靠简单的自我调节是难以消除的。如果感觉自己情绪出现了异常,一定要慎重对待,但也不要“对号入座”。
高考临近
莫忽视考生情绪异常
随着高考的临近,一些考生出现了紧张、焦虑的情绪。“我有一个上午在门诊接诊了4名高三的学生,有的学生紧张到无法正常复习、写字。”燕殿学说。
燕殿学表示,面临考试、升学压力,不少人容易出现情绪异常。情绪异常有3种情况:一是心理问题,心烦、易怒……这样的心理问题很多人有,但通过适量运动、外出散心等可以自我调节。二是心理障碍,症状为焦虑、强迫等,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心理辅导。三是心理疾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抑郁症,仅靠心理辅导通常难以解决问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高考临近,家长在保障孩子饮食安全的同时,不要忽视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情绪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或过度焦虑、严重失眠,要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辨证施治。”燕殿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