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现科
一人一天5元钱,一日三餐能吃饱吃好。这让禹州市鸠山镇西学村的37位老人过上了“饭来张口”的好日子,让曾经每天为吃什么而犯愁的老人“幸福得不得了”。禹州市民政部门今年年初开始实施“助餐工程”,主要服务对象是60岁以上的老人,重点为高龄、空巢、独居、特困老人等提供助餐服务。西学村是首批试点之一。(见7月18日《许昌晨报》)
这则新闻,让人眼前一亮,更为禹州市民政部门以“敬老食堂”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做法点赞。
长期以来,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老人“空巢化”现象不断加剧,传统的农村居家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另外,由于社会养老成本较高,农村老人思想保守等,大多数农村老人不愿意进入养老院颐养天年。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农村老人选择独居。对独居老人而言,最扰心的就是吃饭问题:因为“一个人不好安排”“下馆子不舍得”“做了饭菜吃不了”等,常常选择对付一下,随便吃一点儿,往往是早饭挨到中午吃,午饭等到晚上吃,饥一顿、饱一顿,既难保证营养,又不利于健康。
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1亿,其中农村留守老年人口超过5000万。可想而知,如何解决好农村老人的吃饭问题,一直是老人们每天的操心事,更是很多他乡打拼、远方奋斗的青年子女的忧心事。
“敬老食堂”背后折射的是大民生,解决了农村独居老人“怎么吃好饭”的难题。禹州市民政部门采取老人自费拿一点儿、相关部门补一点儿的办法,保证老人每天在“敬老食堂”吃饱吃好。此外,独居老人在一起就餐,拉拉家常、聊聊天儿,原本一个人吃饭的寂寞烟消云散,孤寂的心田多了一抹幸福的亮色。老人们得到照顾,在外的年轻人没了后顾之忧,农村孝亲敬老的风气越来越浓厚。
饭菜好吃、不贵,有温情的“敬老食堂”,让农村独居老人吃出了家的味道,成为他们的“幸福食堂”,更促进了乡村和谐、乡风文明、乡村振兴。
愿更多的“敬老食堂”烹饪出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