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铮) 如今,暑期已经过去近一半,不少中小学生主动安排或者“被安排”了运动项目。他们远离电视机和手机,以锻炼出汗、快乐运动的方式过暑假。
“胳膊伸直,腿向上踢,要迅速!”7月23日早晨,在市区春秋广场,7岁的童童在教练的指导下,一板一眼地练习武术基本功。
“暑假如果他自己在家,总爱玩游戏、看电视,不如给他报个武术班,既能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又能交些朋友。”童童的妈妈刘芳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不少中小学生暑假要上两三个培训班。但随着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在给孩子报学习班时,会搭配一至两个体育培训班作为调节,让孩子锻炼身体,游泳、跆拳道、武术、球类运动等是热门项目。
暑假青少年体育培训火热,背后是观念的变化。随着全民健身战略深入实施,“70后”“80后”家长更加注重对孩子智商、情商和“动商”的全面培养。
“每个暑期,儿子的同学都会学一项技能,有的学羽毛球,有的学轮滑,还有的学游泳。”市民杨磊给儿子报了武术班。每天傍晚,他都会陪孩子学武术。
如今,我市的“15分钟健身圈”已经建成,广场上、游园里,每天晚上都有不少锻炼的市民。不少家长认为,天天带孩子出去玩就可以完成当天的运动量,达到锻炼的目的。
对此,在我市担任体育指导员的张明齐告诉记者,学生年龄、体质情况和运动项目不同,活动时间也不一样。一般的小学生,每天活动一个半小时为宜;身体素质较好的,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时间。
小学生更喜欢群体运动,可以选一些群体类体育活动,比如踢足球、跳皮筋等,在体会群体运动快乐的同时,达到锻炼的目的。
对于学生而言,每天完成什么强度的运动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就职于一家健身机构的教练小周告诉记者,活动前一定要先进行简单的热身。一般来说,当天运动后感觉肌肉稍微有点儿酸痛,第二天无疲劳感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