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我在重点工程现场

曹魏古城北城门恢弘大气,主城门两侧城墙可供市民登高游玩

北城门芳容初露 一个月后揭“面纱”

曹魏古城北城门施工正酣。记者 陈晨 摄

记者 张汉杰 陈晨

核心提示

作为曹魏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去年9月份开工建设以来,曹魏古城北城门备受市民瞩目。那么,在如此酷热的天气中,它的建设进度如何?其何时能与市民见面?建成后有哪些看点、亮点?8月6日,记者深入曹魏古城北城门施工现场,为您一一解析。

再有一个月,遮挡拆除芳容尽显

8月6日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市区北关桥南侧的曹魏古城北城门建设工地。站在工地门外可以看到,这里各种大型工程车辆进出频繁,多架塔吊在高空缓缓移动。施工围墙内,被众多脚手架和绿色防护网遮挡的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楼上,隐隐约约能看到不少工人正在浇灌混凝土,铺青瓦,忙得热火朝天。

“这是我市最受市民关注的重点项目。虽然如今天气炎热,但抵挡不住工人们按时、保质、保量完工的决心。”曹魏古城开发有限公司北城门现场负责人刘丰嘉正汗流浃背地在现场监督工人们加紧施工。他说,曹魏古城北城门项目确切地说应该叫“曹魏古城北城门两侧地块项目”,属于建筑群。包括北城门在内,共有15栋两层至四层建筑构成,可形成一个以北城门为主、两侧是商业街的综合建筑群。

“该项目占地面积约35亩,东西长284.6米,南北宽68.8米。地下总面积达18525.9平方米,人防工程面积达11221.1平方米,总投资1.38亿元。”刘丰嘉说,为了如期完工,让市民尽早欣赏曹魏古城北城门的风貌,他们督促施工方尽可能克服各种困难,加班加点施工。“目前,除主城门3号楼外,附属14栋楼的9栋楼主体已结顶,3栋楼的斜屋面制作完成40%, 2栋楼的主体二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刘丰嘉说,再有一个月时间,建筑群外密布的脚手架和绿色防护网将全部拆除,外立面效果将完全展现。市民届时站在围墙外就能欣赏到建筑群的整体效果。

主城门建成后两侧平台可供市民登高游玩

记者跟着河南省大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高子浩,来到15号楼施工现场。该楼位于工地西南方,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

记者沿着楼梯来到顶层,爬上由脚手架搭建的简易钢梯,小心翼翼地来到楼顶,看见10多个工人正在铺青瓦。

“我们来自禹州,主要负责铺青瓦。”见记者采访,一位名叫王平安的工人用搭在脖子里的一条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后说。

“我们采用的仿古青瓦具有汉魏风格,是在禹州、洛阳等地定制的,有瓦当、滴水、筒瓦、板瓦等。”高子浩指着屋顶正在铺的青瓦说,青瓦的花纹有水纹、凤尾纹等。铺设完毕,整体建筑看起来敦实、大气,具有历史厚重感。

“主城门是曹魏古城北城门项目的重点。”高子浩认为,曹魏古城北城门是群体建筑,比单体建筑曹魏古城南城门更加大气。

“尤其是主城门,高24米,上下四层。目前,第三层已经浇筑30%,预计主城门将在今年10月10日完工。” 高子浩说,建筑群的主城门很宽,能通汽车。其两侧还建有城墙,城墙上有宽阔的平台,城门南侧东、西两个方向分别设计有人行步梯,建成后对外开放。届时,市民不用去西安,在许昌就能体会到登高望远的魅力。

曹操五谋士、五武将屹立于小游园内

“作为一名许昌人,能参与许昌标志性建筑的建设,我感觉是一种荣幸。”刘丰嘉说,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他一直参与曹魏古城北城门项目建设。如今,曹魏古城北城门项目拔地而起,芳容初露,他很欣慰。

曹魏古城北城门项目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北城门附近规划车位363个,基本可满足游客停车需求。

市区魏源广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前来游玩的市民均被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小品吸引。

“曹魏古城北城门楼宇间将要打造的游园和广场比魏源广场还漂亮。”刘丰嘉说,北城门建筑群主要是商业设施和相应的配套设施,注入了很多曹魏文化元素。

北城门东西两侧附属建筑群共划分为6个区域,每个区域都立有曹操麾下名士和勇将的塑像。东侧附属建筑群划分为奇士园、谋主园、肃侯园,立有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等谋士的塑像;西侧附属建筑群划分为骁勇园、将侯园、魏武园,立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名将的塑像。西侧附属建筑群的最西端规划有得胜广场。

今年年底,曹魏古城北城门将建成并投入使用。为赶工期,施工方平均每天要投入300名工人和大量机械。“我每天早上6点来,晚上7点回家。”来自建安区蒋李集镇的张新法在工地负责打灰,虽然已经63岁,但能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他心里美滋滋的。

市民翘首以盼,北城门将成为许昌的新名片

夜幕降临,曹魏古城南城门光影交织,绚丽非凡。未来,曹魏古城北城门也将扮靓莲城夜景。

据了解,曹魏古城北城门亮化工程以庄重大气、温馨的黄光为主,塑造尊贵威严的形象。屋檐下隐蔽的灯光,将彰显建筑群纵向的空间层次变化和结构特色。屋顶瓦面部分未进行照明处理,目的是以强烈的明暗对比凸显古建筑的厚重感。屋脊和屋檐的处理采用白色洗墙灯和点光源的方式,完美勾勒出建筑的天际轮廓,明快简洁的光色对比使建筑更加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工程全部完工后,整座建筑雄伟厚重,天际线错落有致,与南城门遥相呼应。这里将汉魏风情十足。”刘丰嘉说,曹魏古城北城门的开发建设对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营造宜居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我住在北关大街附近,每天都来这里散步,看着曹魏古城北城门一天一个样,越来越有气势,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市区建设路护城河边休息的市民胡文明说,水系工程使护城河变得岸绿、景美,河边的建筑改造成了统一的汉魏风格,让人产生了穿越到古代的感觉。将来,北城门必然成为许昌的新名片。

连连看

许昌北城门的由来

民国时期,许昌四城门尚存,北城门匾额上书有“北拱神京”四个字。据史料记载,许昌自秦汉筑城以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被称为“颍阴县城”,南北朝时才成为州郡治所。从唐代开始,人们称此城为许州城。

1912年,许州改为许昌县。据志书记载,许昌县的城墙在明万历年间被砌为砖墙,清道光年间整修过一次。“城墙周长达9.5华里,高约3.5丈,宽约1.5丈,其纵剖面为梯形。”许昌人李季安在其所写的《民国时期的许昌县城》一文中记载,城墙四角各有一座角楼,环城墙有箭楼34座,城墙土坡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被人踏出的羊肠小道通往城墙。

许昌北城门在中轴线东侧,四座城门外均有一座圆形的瓮城,且皆设有石刻匾额。其中,北瓮城门匾额上书写“星拱”二字,北城门匾额上书写“北拱神京”四个字。

再过一个月,曹魏古城北城门附近的脚手架和绿色防护网将全部拆除,外立面效果将呈现于市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