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关注今冬初雪

今冬初雪为何比以往来得晚些?

1月7日上午,市民在曹魏古城南大街赏雪。 记者 黄增瑞 摄

本报讯 (记者 肖涛 通讯员 尹彬) 1月6日17时22分开始,市区上空雪花飘舞。没过多久,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便充充满了与雪有关的快乐片段。今冬初雪,降雪量几何,为何比以往来得晚些?1月7日,记者走访了气象部门。

“根据监测,1月6日16时31分,市区开始出现雨夹雪;17时22分,市区上空开始雪花飘舞。”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王东平介绍,1月4日夜里到1月7日,我市出现持续降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截至1月7日12时,今冬初雪累计降水量分别为市区52.5毫米、长葛45.3毫米、禹州39.7毫米、鄢陵50.8毫米、襄城49.4毫米。

全市各县(市、区)于1月6日17时前后降雪,截至1月7日12时,累计降雪量分别为市区20.8毫米、长葛14.8毫米、禹州11.2毫米、鄢陵24.2毫米、襄城8.2毫米,最大积雪深度分别为市区8厘米、长葛4厘米、禹州4厘米、鄢陵6厘米、襄城6厘米。

王东平介绍,为了保障市民出行,气象部门先后在1月6日、7日发布了蓝色和橙色暴雪预警信号、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据了解,我市常年平均初雪日是12月3日,最早初雪日是1987年11月1日,最晚初雪日是1984年1月14日。今冬初雪出现在1月份,相对来说比以往来得晚些。

“这是因为2019年11月、12月,我市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分别偏高1.9℃、1.0℃,冷空气偏弱,无法满足降雪的温度环境条件,降水发生时产生的是雨,而不是雪。”王东平解释,前期气温较高,造成我市目前地表温度偏高,不容易存留积雪。

此外,记者了解到,本次降雪是在自然条件和人工作业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1月6日10轮次的作业,提高了降雪效率,确保了小麦安全越冬,改善了空气质量,降低了林区火险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