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汉杰 文/图) “蔷薇着花方未已,杨柳飞絮任飘然。邻翁芍药正足雨,预计开时须醉眠。”这是宋代诗人张耒笔下的“春天”,描述的是鲜艳的春花还未落败,杨絮和柳絮在空中曼妙飘飞的场景。美则美矣,置身其中的人们却不堪其扰。
时下,花开满城却也有杨絮和柳絮随风飘起。为避免飞絮污染环境,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影响,从2014年起,我市有关部门对市区的14600株杨树和柳树进行了注药防控治理,并有计划地调整了树种结构。到2019年春天,市区的飞絮量整体减少80%至85%,效果很好。
部分路段飞絮量减少90%
一场春雨过后,许昌的空气格外清新。但是,随着天气转晴,被这场雨抑制的杨絮和柳絮又飘了起来。
3月30日上午,在市区八一路西段,记者看到杨树已经开始飞絮。一辆洒水车正在附近进行洒水作业,防止落地的飞絮飘到空中。
记者沿路观察了一下,发现不少杨树虽然产生了杨絮,但量并不大。“已经飘几天啦!今年防治的效果不错,明显比往年少了许多。”提起这里的飞絮,一名环卫工人说,每年这个时候最让她头疼的就是这些飞絮。
“这些杨树都注射了‘抑花一号’杨柳飞絮抑制剂。这种抑制剂能有效地控制飞絮的产生。”市园林绿化管理处高级工程师郭忠磊说,八一路西段栽种的杨树属于毛白杨,枝干挺拔粗壮,生态效益好,不易生病,吸收污染气体、防治微生物的效果好。不过,它的缺点是春天会产生飞絮。“每棵杨树的胸径不同,需要的药量也不同,药量适中能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延安路今年的飞絮量减少了90%。”
无人机、雾炮车上阵防飞絮
据了解,目前我市产生飞絮的树木有毛白杨、柳树和速生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毛白杨产生飞絮。4月中旬至下旬,柳树产生飞絮。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速生杨产生飞絮。飞絮的时间将持续一个多月。
杨树和柳树产生的飞絮影响环境和市民的生活,为何不把它们替换成其他树种?“我们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郭忠磊解释,由于市区的杨树、柳树较多,若大量更换会破坏已有的绿化成果,短期内难以恢复。另外,砍伐树木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解决飞絮问题,2014年,我市开始尝试对市区建安大道、毓秀路、新兴路、望田路的柳树进行试验性防控。经调查,柳树的飞絮量减少70%至80%。随后几年,我市相关部门对市区的14600株杨树和柳树进行了全面注药防控。到2019年春天,市区的飞絮量整体减少80%至85%。
郭忠磊说,当年注射药物,可以控制次年的飞絮。等到飞絮结束之后,他们将继续对杨树和柳树注射飞絮抑制剂。除此之外,在今年春季飞絮高发期,我市相关部门使用无人机、雾炮车等工具对杨树、柳树喷洒杨柳凝絮剂,每三天冲洗一次树冠;增加日常保洁频次,及时清除地面及空中的飞絮。
“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树种,强化源头防控。”郭忠磊说,对新建的市政道路、公园绿地,严禁使用雌株杨树、柳树,优先选用国槐、白蜡、楝树、杜仲等本土树种;开展市区杨树、柳树栽植情况摸底调查,根据树龄、树况及专家意见,制订树木更换计划,依法逐步替换。
飞絮飞舞谨防过敏
飞絮不仅影响环境,而且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过敏等。据了解,飞絮是一种重要的过敏物质,被吸入鼻腔后会引起流涕、咳嗽和哮喘等,也会导致皮肤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眼结膜发红等症状。
市中医院养生堂专家徐征华建议,飞絮高发期,过敏体质的人应尽量减少外出次数,如果必须外出,那么尽量采取防范措施;回家前注意把身上的飞絮残留物清理干净,回家后清洗面部,避免导致过敏反应;易过敏人群可遵医嘱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果一定要外出,可选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飞絮不活跃的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