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文峰塔

春之小语

□ 夜风

清晨,被一阵清脆的鸟鸣惊醒。窗外的天空阴沉沉的,若有若无地飘落着星星点点的雨,四周呈现出少有的宁静,索性穿衣下楼到园子里走一走。

虽然天色已渐渐转亮,园子里却空无一人,只有不知名的鸟儿隐藏在树梢鸣叫。时光仿佛在春光里慢慢苏醒。

室外的空气还是有些冷,却没有了彻骨的寒意,湿润而舒适。想必“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就是这个样子吧。想着,沿着石板路向西就这样徐徐而行。

一千多年前,韩愈在写给朋友张籍的绝句中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初春小草雨后朦胧美好的景象。这首诗文字简朴,刻画细腻,构思新颖,耐人寻味,极为传神。“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视觉偏差带来的美妙感受。当你极目远眺,眼底一片蒙蒙的绿色,那是一种近乎透明的、浅浅的、淡淡的娇嫩的颜色。可等你真的走近它们,却好像什么都没有了。

千年之后,我漫步在细如牛毛的春雨里,吟诵着韩愈的诗句,默默地想:“天街小雨润如酥”是什么样的感受,潮湿的,湿润的?而“酥”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是酥软还是酥麻,抑或是触电般的感觉?

韩愈的这句诗总让我想起《牡丹亭》里16岁的杜丽娘在园子里婷婷袅袅地唱道:“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少女眼里,春天恰似这些在风中漂浮的游丝,在阳光下一根根抽开,在春风里飘扬。

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风一天一天变得柔和,太阳也一天一天变得温暖。贺知章在春天里也变得可爱、俏皮,童心未泯地叫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这早春的气息里,我们的心渐渐变得柔软松弛,被春雨滋润得轻盈无比。然而,当我们在特别的日子里想起杜牧的《清明》,谁不会怅然若失,难过好一阵子呢?

春愁是什么?是苏轼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是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还是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贺铸的惆怅却是“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意象,三个画面,如丝丝缕缕的黄梅雨,飘洒着淡淡的轻愁。

突然一个词跃上心头——活色生香。以前一直不太喜欢这个词,此刻却觉得用它描摹春天特别合适。因为春天到来了,一切变得活泼生动起来,感觉、听觉、视觉、嗅觉都被引逗得敏感活泛起来。鸟儿的鸣叫如此灵动,大地的色彩如此明艳,空气里弥漫的气息如此诱人,到处都是蓬勃,到处都是新鲜。

最近打心眼儿里喜欢梅尧臣笔下的“夜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因为有春天,即使是盘曲的老树也会散发出蓬勃新鲜的生命力。我想,人们之所以喜欢春天,是因为春天孕育着希望,再寒冷的严冬、再狂骤的风雨终将在温暖的春风中渐行渐远。

就这样想着走着,走着想着,雨下得有些猛了,落在脸上湿湿的,有些许冷。路上来来往往有了不少的人,打断了我飞扬的思绪。我不禁加快了脚步,走向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