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肖涛
“早上好”“谢谢”“祝你成功”……常见的交流用语,配上彩色的、超大的字体以及各种特效,你的家庭微信群里是否经常出现这些网络表情包?为什么这些表情包饱受子女嫌弃,但中老年人却对其痴心不改?4月6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对表情包,两代人各有偏好
“只要一过节,我的家庭微信群里,父辈们就开始接龙一样发他们收藏的各式表情包。过年时,会发一个鞭炮‘炸’出‘新年好’的字样;五一劳动节,会发一个‘劳动快乐’的表情,该表情还有旋转的特效;国庆节的时候,会发祝福祖国的表情包。”谈起中老年表情包这个话题,市民王冰很好奇:长辈们从哪里找来的表情包?
“这些表情五颜六色的多好看啊,我女儿发的那些表情‘一动不动’,颜色也很单一,一点儿都不好看。”家住市区八一路的张爱华老人今年61岁,自从5年前学会使用微信后,更乐于使用这种新颖的交流方式。不过,让她困扰的是,她看不懂女儿发的表情包是啥意思,经常要打电话询问女儿。
张爱华的女儿李珍玉告诉记者,她理解母亲对中老年表情包的喜爱。“我们使用的表情包色调大多数是黑白色,而且说的话比较网络化。中老年表情包则大多是实拍图,有明确的寓意,表达的情感也很直接、热烈。”
据了解,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表情包不同,主要是因为双方成长的环境不同。在老年人也玩起微博、微信的时候,这样具有时代特征的专属表情包就应运而生了。
老人为何偏爱表情包?
因其色彩艳丽,充满正能量
腾讯智库曾推出了中老年人上网研究系列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中老年人微信聊天中表情包的使用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中老年表情包多采用高饱和度的色彩、字体样式多变华丽、动态多为频闪和旋转、爱用照片、充满正能量。
听闻年轻人嫌弃中老年表情包太“土”时,不少老人纷纷表示,自己觉得挺好看的,同龄的老人都爱用。“孩子们觉得不好看,或许是他们觉得太花哨了,但我觉得他们发的表情根本看不懂,有的还很夸张。”
其实,老年人喜爱色彩鲜艳的表情包不是因为“土”,其实和生活的年代有很大关系,他们热衷大红大绿的大块色域搭配。
此外,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中,将物体放在对比度较大的背景上,颜色区分鲜明,可以便于视觉衰退的老人辨认。用色彩鲜艳、大的字体来做表情包,可便于老人阅读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