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鉴赏·收藏

桀骜如釉

入窑前的“开片” 边继伟 摄

□ 边继伟

谁说钧瓷“开片”一定在烧成以后?

作为钧瓷的魂魄,釉是桀骜不驯的。

起初,它并不甘心被束缚在器物表面,永生不离不弃。施釉之后晾干,釉料会爆发“小宇宙”,揭竿而起,奋力挣脱,以致形成崩裂。

烧窑人笑笑,告诉它:“万物皆有定规。无器可依,你不过就是一把烂泥。釉为魂、型为骨,这既是命,又是缘。”

窑火熊熊,终是涅槃。尘归尘、土归土,器表复如镜面。桀骜内敛为无限的风华,宇宙绽放于未知的窑变。

入窑前的“开片”,像久旱未雨的大地。只不过滋润这土地的,不是水,而是五行相生相克的火。历火前的崩裂抗争,被窑火细细按摩亲吻,化为细腻的片纹。

釉料赢了。世人最先看到的,永远是表象的釉色。

器物也赢了:“你原本就是我的华衣。”

注:

钧瓷胎重釉厚,尽人皆知。南方薄胎瓷多称“釉水”,而钧瓷釉料称为“釉浆”,且多层施釉、反复涂抹。多个釉层相互施加,加上和胎体膨胀系数不同,是钧瓷烧成后发生“开片”和“蚯蚓走泥纹”的主要原因。

施釉后的钧瓷质朴敦厚,泥浆釉料干后纵横开裂,起皮迸片,看起来粗拙有余。曾不断有客人看到后遗憾地说,哎呀,这件坏掉了。其实不然,这在钧瓷制作中是正常现象。迸裂的坯件一经窑火煅烧,釉质发生熔融变化,流淌填充,成瓷后依然光滑如镜,窑变自然。

这也算是钧瓷制作中的一景吧!

抑或,我们可以称之为入窑之前广义的“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