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增阳 文/图
以瓷为生的神垕古镇,千百年来孕育了浓厚的钧瓷文化氛围。位列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瑰丽窑变艺术,引领中国陶瓷艺术从单色进入更加广阔的色彩世界。
在1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钧瓷艺术围绕窑变的本质特征,在一代又一代钧瓷创作者的努力下,呈现出更加多样的陶瓷语言。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钧瓷艺术不断走上更加广阔的舞台。在庞大的钧瓷艺人群体中,有人专注坚持传统,有人致力开拓创新。在钧瓷创作中,有一部分钧瓷创作者既坚持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凭借扎实的钧瓷技艺和不断变化的观念,使作品流露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可贵的探索精神。
在钧瓷艺术的发展中,如何融入更多设计语言,成为钧瓷创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晓瞳看来,钧瓷创新,一定要体现出设计性。“立足传统,我们应该看到当代工业设计的重要性。钧瓷创新,一定要不断融入当代工业设计。创作钧瓷,一定要懂得场景再现,想象一下其要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中。钧瓷设计同样要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创作一件作品的目的是以观赏为主,还是以实用为主;是面向一般消费群体,还是面向专业收藏人士。”晋晓瞳说,在后工业时代,钧瓷艺人不能故步自封,要有发展的眼光和新的认知。钧瓷艺人在如今的宽松环境中,要具有开阔的视野。钧瓷要“在精神上解放自己”,要有质的飞跃。钧瓷艺术要从较单一的器型发展到以文化为载体、以当代审美情趣为指引的多种多样的器型。钧瓷之美,是内在意象和外在表现的完美结合。
“钧瓷艺术只有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发展空间、发展动力才会越来越大。”晋晓瞳说,钧瓷艺术是为国家整体文化服务的,展示着时代的精神风貌。将钧瓷局限于单一的实用器或者陈设瓷都是片面的,钧瓷能够更多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
一直以来,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刘建军都在思索钧瓷的发展路径。在他看来,钧瓷的传承,不仅是一些造型和釉色,还有技艺和精神。而创新更是一门大学问,要创新就离不开传承。“宋代官窑作品,棱角分明、线条明朗,精致绝妙。我们只有在继承这种创新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审美和不断变化的美学体验,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刘建军说,只有复古而像古、创新而有新意,才能不失钧瓷之美。
“瓷器是无声的艺术语言。以钧瓷来说,它以器型和釉色之美向世界展现着自己的魅力。如何发现和创造美?一定要有独特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刘建军说,传承钧瓷艺术,就要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通过对钧瓷灵魂的思悟,结合当代审美情趣,以丰富的钧瓷作品展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在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李胜强看来,作品是技艺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任何瓷种的进步,都离不开对传统技艺和文化的传承。钧瓷造型同其他器物一样,是人们表达文化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具体的物质载体。“当代钧瓷作品只有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和新思想,才能提高品位、成就经典。在文化繁荣兴盛的今日,我们可以借鉴的元素有很多,如建筑、雕塑,甚至音乐。当代钧瓷应该反映当下的历史与艺术特色。实际中,当代钧瓷造型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融入了当代审美元素,创造了瓷器造型更多的可能性;釉色的研发同步跟进,出现了许多种过去没有的釉色;同时,制作工艺更加精湛,尤其注重细节的雕琢,同人们印象中的传统钧瓷有了显著的变化。”李胜强说,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一些优秀的作品阐释生活,培养和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我国几千年的厚重文化积淀,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东方艺术家一定要保持东方艺术的发展方向,一定要有文化自信。
以更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以更加多样的设计语言,当代钧瓷创作者探索着钧瓷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保持传统、开拓创新,器型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质相吻合,使器物美与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共鸣,是钧瓷艺术重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