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地委 文/图
祁春利: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副主任,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坏死专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治疗四肢创伤,血管、神经、肌腱离断损伤,断肢(指)再植,神经卡压综合征,颈肩腰腿疼疾病,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膝关节置换,顽固性肩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尤其擅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采用血管束植入术,避免了早期股骨头坏死置换关节的痛苦。
明媚的4月,鸟语花香,生机盎然。4月10日下午,记者在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医生办公室见到了刚刚做完手术的祁春利。他虽然有些疲惫,但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这是一台较复杂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但由于准备充分,手术很成功。
谈起自己喜欢的骨科,祁春利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轻骨病患者病痛是我不变的从医初心。”
初心:减轻骨病患者病痛
1997年,祁春利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骨科临床一线工作。20多年来,他记不清自己做了多少例手术,值过多少个夜班,但他始终记得自己的从医初心。他无论是普通医生,还是技术骨干、科室主任,从未放弃对“减轻骨病患者病痛”这一目标的追求。
彼时,他总是泡在病房里,为的是获取更多的学习机会。遇到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他虚心向前辈和同事请教,向书本请教。几年内,他熟练掌握了四肢创伤的各种手术。随着微创理念的更新,骨科手术朝着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方向迈进。祁春利先后到石家庄、郑州、北京等地学习。回到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后,他将微创外科的理念带到该院,使用微创技术进行断肢(指)再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神经卡压综合征、颈肩腰腿疼疾病、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肩关节炎、创伤性骨关节炎,以及骨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置换等的治疗,推动了该院骨科微创技术的发展。
决心:刻苦钻研克难关
“选择医生这一职业就意味着要不断学习”是祁春利常说的一句话。随着时代的发展,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变化,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科疾病成为困扰人们的健康难题,也成为祁春利需要攻克的难关。
股骨头坏死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致残率高。但祁春利认为,股骨头坏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及时发现,没有正确科学系统的治疗,任由它发展,最后只能进行全髋关节置换。
“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常见病因有外伤、饮酒、大量服用激素等。这些病因主要破坏股骨头的正常血液供应,进而引起股骨头坏死,造成患者疼痛、跛行、股骨头塌陷。因此,如何恢复股骨头正常血液供应,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关键。”祁春利说,关节置换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最终治疗手段,可他和很多早期患者一样,并不甘心任由病情发展而最终把关节“一换了之”。经过多年钻研,祁春利运用关节镜技术、血管束植入术等,改善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避免了早期股骨头坏死置换关节的痛苦,效果显著。
恒心:全力守护患者健康
在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锦旗挂满墙壁。这些荣誉是激励祁春利在医术上精益求精的动力。
“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是一名百岁高龄患者送的锦旗上写的一句话。老人因在家中不慎摔倒,导致右髋部骨折。面对百岁老人,祁春利立即请麻醉科、内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会诊,评估老人心脑血管循环系统等的功能,制定严谨的手术实施方案。祁春利主刀,和该院骨外科团队为老人实施右股骨转子间骨折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术。术后,老人在重症监护室观察生命体征。2天后,老人转入普通病房,开始伸曲髋关节锻炼。10天后,老人可在助行器辅助下活动,这让患者的家人倍感欣慰。
一名60多岁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因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合并髋部畸形到该院骨外科治疗。由于该患者股骨头坏死严重,祁春利为其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历时2个多小时。术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该科已成功开展多例。
救死扶伤弘医道,济世为民暖杏林。今年1月,到北京宣武医院学习如何使用微创技术有效治疗各种疼痛的祁春利学成归来。他告诉记者,此次学习,受益匪浅,为精进医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开了一扇窗。他觉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除了治疗腰椎、颈椎、关节、神经等的病痛外,还要关心患者的精神状况,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这就需要他做好科室医护人员人文精神素养的提升、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时与患者沟通,告诉其治疗方法、预期后果,帮助其进行精神放松。这将是他在医学道路上的再一次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