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留周
去年10月,我被派驻石象镇丁锁村下乡扶贫,有幸近距离接触到梁丹和她的“留守儿童之家”,见证了一名义务支教老师和50多名留守儿童的款款深情,一次次被其感人故事打动。
丁锁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过完春节,村里的年轻人就奔赴全国各地打工,留下孤零零的老人和孩子。
丁锁村党群服务中心前有一块十余亩大的广场,文化娱乐设施和体育器材一应俱全。平日里,这里冷冷清清、门可罗雀,每到周六下午却是另一番景象。来自本村和邻村的50多名留守儿童欢聚一堂,等待与他们的“编外妈妈”开启一段温馨、快乐的美好时光。
这个“编外妈妈”是梁丹。她是一个37岁的靓丽女性,是一个在县城有正式工作、家庭条件优厚的年轻姑娘。她自愿牺牲休息时间,在没有经费和报酬的情况下坚守3年,为一群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精神家园。
2016年暑假,梁丹带着儿子回老家丁锁村度假。闲不住的梁丹把家里的音响搬到广场上,义务教大家学习广场舞。教学间隙,细心的梁丹发现参加学习和观看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身后大多跟着未成年的孙子、孙女。这群孩子邋里邋遢,眼睛里流露出孤独、胆怯、自卑、无助的神情。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久久不能释怀,决心为他们做点儿什么。
机会来了。2017年春,民政部门要在丁锁村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两大间教室被布置一新。光有教室、桌椅远远不够,老师、经费、教材等都没有着落。梁丹凭着10年幼师教学经验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儿,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没有经费,她就从工资里挤;没有教具,她把家里的破纸箱、矿泉水瓶利用起来;没有教案,她就因人而异编写教案。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留守儿童之家”如期开课,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留守儿童之家”的第一间教室里摆放着她制作的200多件教具和玩具,个个惟妙惟肖。令人惊叹的是,“猴子捞月亮”等童话竟然被心灵手巧的梁丹制作成“动画式”教具,深受学生喜爱。她把手工课堂发到抖音上,获得800万个赞,她也赢得10多万个粉丝。
梁丹的学生最小的4岁,最大的17岁。她给50多名孩子分别建立档案,爸妈在哪里打工、多长时间没跟爸妈联系、性格、爱好、诉求等都记录在案。孩子们在这里除了能够学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技能外,还能获得家庭般的温暖。哪个妈妈想孩子了,哪个孩子想妈妈了,她就当起桥梁,用手机让她们视频。孩子们亲切地叫她妈妈,常常无拘无束地依偎在她身边。
一花换来百花香。梁丹的感人故事不胫而走,四面八方的好心人纷纷捐款、捐物,用绵薄之力温暖弱势群体。阿里巴巴了解梁丹的事迹后,奖励了1万元。她兴奋地跑到党群服务中心,当即承诺把奖金捐出来,为她的“留守儿童之家”添砖加瓦。
有的人美在外表,而梁丹不仅外表美,而且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我真心祝愿梁丹的“留守儿童之家”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