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代玺) “我创作《战江城》这个剧本的初衷是借古喻今,向抗击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同胞致敬。”4月21日,72岁的谢恩老人谈到自己创作的戏剧剧本《战江城》,不禁感慨万千。
为构筑疫情防控的精神防线,我市不少文艺创作志愿者紧密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发挥自身优势,以文战“疫”,鼓舞士气。一直喜欢戏曲的谢恩老人,在亲友的鼓励下,开始了自己的首次戏剧创作。
“有个剧团的团长希望我把剧本创作成现代戏,但我设计成了古装戏。我了解到,古代武汉又称江城,在江城有位宋王,爱臣爱民、扶植蚕桑,是位好君主。”谢恩老人介绍,《战江城》戏剧剧本共分11场。和大多数抗疫作品不同,他把剧情设置在了宋朝,通过描写宋朝人民在宋王的带领下抗击疫情,从而突出在此次疫情中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这个剧本是历史剧,我丝毫不敢大意。我先让孙女帮我在电脑上查资料,然后反复阅读相关的书,不时让家人用手机帮忙核查。”谢恩老人告诉记者,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他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不会用电脑。最终,谢恩开始了手写创作的历程。
从2月1日开始,谢恩老人每天从晚上开始创作,直到次日凌晨5时。2月26日,谢恩老人最终完成了初稿。随后,他几易其稿,完成了创作,得到了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
谢恩告诉记者,剧本创作出来后,省内多个剧团的负责人给他打电话,想排演《战江城》。经过考虑,谢恩最终选定了长葛市凤霞演出中心,免费提供给他们剧本。“我是许昌人,热爱许昌,热爱家乡文化。我相信咱们许昌的演员能演好这部戏,然后给武汉人民演出,向家乡父老汇报演出。”
记者了解到,尽管《战江城》现在仍在紧张地排练,但备受关注,成功预订3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