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肖涛 文/图) 给钱给物不如给一项好产业。4月26日,记者在禹州市磨街乡青山岭村看到,该村围绕加工变蛋、编织阻燃网等小微产业,扶持贫困户脱贫。
拉长鸡蛋产业链,
销售变蛋3万余枚
4月26日一大早,青山岭村变蛋加工创业小院内人声鼎沸,10余名工人依次摆开捞变蛋的“漏勺”、裹变蛋的锯末、装变蛋的包装盒……谈笑声中,大家开始了一天紧张忙碌的生产。
“我今年都52岁了,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贫困户侯巧敏一边将晾晒好的变蛋装入包装盒,一边喜悦地告诉记者,她家以前靠其丈夫一人打零工,生活紧得很。她今年3月份来创业小院打工,手勤的话一个月最少挣1600元。
“工艺简单、劳动强度小、带贫能力强是这个项目的最大特点。”青山岭村党支部书记李占伟说,该村的变蛋全部为纯手工加工,剥皮后晶莹剔透、弹性足,吃起来味道鲜美、口感好。截至目前,该创业小院安置贫困劳动力6人,每月平均工资1500元。
李占伟说,青山岭村变蛋加工创业小院从今年3月份开始投产,已加工变蛋12万枚,累计销售变蛋3万余枚,预计年加工变蛋100万枚。目前,该村正在积极营销,下一步打算与全市各大商超对接。
“我们加工变蛋,就是为了拉长鸡蛋产业链。”李占伟介绍,该村成立了青山岭村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土鸡、蛋鸡养殖业,由禹州市汉元家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年出栏蛋鸡20000只,日产蛋1000多公斤。该项目每年给村集体增加收入160000元,安排贫困劳动力2人进场务工,根据不同岗位月收入1800元至2600元。
深挖本地需求,
编织幸福生活
青山岭村另外一个创业小院与变蛋加工创业小院相距300米。一进大门,记者就看到白墙上刷的大标语:“门口就业真好,兼顾庄稼老小。转移就业一人,实现全家脱贫。”
该创业小院规模很小,就2间平房。室内,七八名中年妇女紧张地忙碌着,伸网框、织网口、挂角、抽线……一双双巧手行云流水般在网框之间穿来引去,一件件煤矿用的阻燃网渐渐成形。
43岁的汪小芹表示,加工一个阻燃网挣1元钱。在这里干活儿,手慢的每天能挣五六十元,手快的每天能挣七八十元,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举两得。
“从2018年4月开始,我们对村里的废弃老房子进行改造。结合磨街乡有大型煤矿的优势条件,在乡党委的协调下,村委会与云煤一矿、二矿对接,签订阻燃网加工协议。目前,在创业小院从事阻燃网加工的贫困户有8至15人,每人每月可增收800元至1500元。”李占伟介绍。
完善配套设施,
提升美丽乡村品位
加工变蛋和编织阻燃网小微产业为青山岭村注入发展新活力。2019年,青山岭村被禹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脱贫攻坚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美丽乡村红旗村”。如今,青山岭村呈现出“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景象。
李占伟表示,青山岭村在改造饮水、交通、电力、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多方筹措资金,完善了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其中,青山岭村先后投入资金256万余元打造了青山岭村水系工程,使原来的臭水沟、垃圾场变成村民休闲的好去处;争取扶贫专项资金190万元,实施了“八一水库修复工程”,增加有效灌溉土地面积1000余亩;投资14万元,修建了5个游园,并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争取文化扶贫项目资金20万元,建造标准化图书室和便民服务站……
“做好小微产业,把帮扶措施做实才能啃下硬骨头,提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乡村品位。”李占伟说,下一步,该村将在海山寨、青山岭、红土坡上修建6200米的生产道路和旅游道路,以促进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