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搬出破窑洞,住进新楼房

禹州市鸠山镇楼院村实现脱贫摘帽

禹州市鸠山镇楼院村村民赵有营站在自家新房前,身后的老窑洞和新楼房形成鲜明的对比。 记者 张莉莉 摄

本报讯 (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唐丽红)“这是俺家过去住的窑洞,这是俺家新盖的楼房。我往后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感谢党的好政策……”4月24日,禹州市鸠山镇楼院村村民赵有营高兴地对记者说。2018年的危房改造中,政府补贴2.5万元帮助他改善居住条件。2019年,他和妻子拿出务工多年的积蓄,又向亲友借了一部分钱,在院子里建了一栋2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

赵有营过去住的窑洞是父母留下来的。他们弟兄几个几大家子挤住在三孔窑洞里。由于年久失修,窑洞多处龟裂,渗漏严重,成了危房。2018年,他家享受到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为建新房点亮了希望。

禹州市鸠山镇楼院村是省级贫困村,有耕地600亩、荒山350亩,辖6个自然村239户959人。该村原有贫困户191人。该村自2014年以来,脱贫攻坚力度持续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逐年减少,到2018年未脱贫户只剩2户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2%,实现了脱贫摘帽。2019年,该村又有1人脱贫5人政策兜底。在“孝老爱亲,迎老人回家”“最美孝子”等评选活动中,该村12位独居老人全部被子女接回家安享晚年。

近年来,为了帮助村民拔穷根、摘穷帽,该村“两委”积极谋划符合本村发展的产业。在2018年实地考察麻椒种植基地后,该村干部引导扶持村民种植麻椒60多亩,带动贫困户41户稳定增收。2019年,该村种植麻椒近200亩、冬桃15亩。该村投资发电站、组建农机合作社,实现了集体经济增收,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楼院小学的旧址是几孔窑洞。村民们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里走出过北京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高才生。今年,楼院小学高大漂亮的教学大楼已经落成,孩子们不久就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了。

该村党支部书记赵书勤说,下一步,楼院村将继续把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和倡导文明新风列为工作重点,为群众稳定增收奔小康夯实基础,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