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辉) “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看着现在越过越好的日子,建安区张潘镇谢庄村曾经的贫困户杨超对这八个字有着深刻的体会。凭借政府的政策帮扶和自己的努力,身患尿毒症的杨超彻底摆脱了贫困,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10年前,33岁的杨超被确诊患了尿毒症。杨超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其患病意味着他家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
“我患病前在南方工厂打工,一个月收入七八千元,妻子在家照顾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患病后,我只好在家治病,妻子也因照顾我和孩子无法外出打工。”杨超说,他被确诊尿毒症的头几年,抚养两个孩子的费用和治病的巨大费用,让原本还算殷实的家庭跌入深渊。
“我们一直关注着杨超家的情况。2016年,我们村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评议、公示和审批,将杨超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他们家进行帮扶。”建安区张潘镇谢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新土说,“六改一增”、低保金……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享受的帮扶政策和措施一项项在杨超家落实到位。
“政府还给两个孩子免了学杂费、课本费,发了餐补。此外,村干部经常到我家嘘寒问暖,逢年过节还会送来一些生活用品。”杨超说,“政府的关怀让我和家人感到很温暖。我下定决心,战胜疾病、自力更生,早日摆脱贫困。”
病情稳定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杨超先做了一段时间的保险宣传员,然后又在市区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我现在每周要做两到三次透析。国家政策好了,报销比例不断提高,治病费用减少了不少。”杨超说,之前,他每个月治病要花费3000元左右,现在只需要花费1000元左右。
“我的两个孩子相继毕业后外出工作,妻子也找了一份工作。苦日子过去了,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说到这儿,杨超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
经过核算,杨超家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已经符合脱贫标准。2019年,杨超家正式脱贫。
谢庄村位于张潘镇西北角,毗邻五女店镇,有230户1100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47人,目前仅剩3户6人未脱贫。“我们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人均耕地一亩左右。村民以种植辣椒、麦子为主,农闲时外出务工,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杨新土说,但随着107国道和311国道的改造,谢庄村的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村庄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想彻底摆脱贫困,必须发展集体经济。“2018年,我们村在外做生意的谢云峰带着资金回到村里投资民宿,这让我们看到了村庄未来发展的方向。”杨新土说,一方面,随着外出打工村民的增多,谢庄村有五六十处宅子无人居住,这些住宅经过改造后都可作为民宿;另一方面,谢庄村距离许昌市区仅十几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便于市民前来游玩。
“目前,我们已对村内的5处空宅进行了改造。我们的目标是民宿业三年内小见成效,五年内渐成规模,村容村貌得到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杨新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