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周亚飞
今年五一小长假,市民面临一个“两难”抉择:一边是还没有彻底结束的疫情,专家反复强调“不聚集”“不扎堆”,一边是近百天闭门不出的心蠢蠢欲动,渴望享受出行旅游的美好时光。走,还是不走?在安全与旅游之间,每个人都会权衡。
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布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旅游市场正在复苏,五一假期期间,全市旅游接待总量达74.7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65亿元。在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是否可以放心大胆地出门旅游呢?外出游玩时要注意什么?为此,市旅行社协会会长李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自驾游是首选
“目前,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安全出游仍是游客最关注的问题。”李冰认为,由于出境游、跨省团队游尚未恢复,市民普遍拥有出游意愿,便利、相对安全的自驾游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没有私家车,可以选择租车出行,途中要做好防护。如果乘坐飞机或者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要遵守秩序,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准备一些消毒剂、常用药品等。易过敏体质者需要准备抗过敏药物,或备些止血绷带等急救品。
“建议市民就近错峰出游,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景点的高峰时段。”李冰表示,还应避免在密闭空间开展娱乐活动。如果准备跨地区出游的话,应该选择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提前做好出行规划,尽早联系景区,了解当地的防控政策,并按要求做好准备。
“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出游时是否可以不用戴口罩?”对此,李冰认为,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出游一定要全程戴口罩,并将口罩作为必备的出行物资携带。如果出国旅游或去存在有高、中风险地区的外省旅游,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护手段。
旅游过程中减少接触
旅游过程中如何做好自我防护?李冰表示,旅游过程中一定要减少接触。“乘坐交通工具时,尽量减少饮食的次数,在景区内建议首选外带的食品。”李冰说,很多人喜欢旅游的一大原因就是能吃遍各地美味。如果需要进入饭店用餐,不要多人同时在饭店就餐,不去人多的餐厅,尽量错峰或者打包食用。如果不方便打包,用餐时尽量选择靠近门窗等通风比较好的位置,避免面对面就座,最好同向而坐,相隔距离1米以上。另外,不少人排长队也要尝遍特色小吃或地摊小食品,不仅对胃肠道有很大刺激,可能引发急性胃肠道疾病,还存在感染病毒的风险。
在景区游玩,游客应有序排队,保持人际距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旅行住宿,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宾馆,入住后要开窗通风;最好自备毛巾,在宾馆内洗澡首选淋浴。景区内的商店、路边店不购物可不进店,进店尽量不摘口罩;若需要摘下,注意保持口罩内侧清洁,避免污染,可以自己带干净的袋子把口罩装起来;尽量快速离店,减少与他人的接触与交流;付款时,建议使用电子支付,减少现金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