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亚琨
母爱总让我们感动。今天要说的这位母亲,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患病的儿子,让不能言语、不能自理的儿子如今能自理起居。
47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儿子
今年78岁的杨树花住在市区劳动路中段。在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大同社区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她总是最积极参加的那一个,常常在活动中担任主持人。很多人都很喜欢这位爱笑的奶奶。可是,许多人不知道她为养育孩子付出了很大的艰辛。
杨树花有3个孩子,大女儿叫司杨春,儿子叫司杨夏,小女儿叫司杨红。儿子9岁那年,一场乙型脑炎让他昏迷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场疾病让司杨夏的大脑受损。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尽管杨树花带儿子去了很多医院,但病根就此落下。
儿子1973年患病至今,从他9岁到56岁,47年来杨树花始终陪伴着儿子。“这是当妈的责任。”杨树花说。
用母爱陪伴孩子成长
由于大脑受损,司杨夏的语言功能受到损伤,不能说话。可在杨树花的心里,儿子并不比别的小孩儿差,她要教会孩子和人交流,教会孩子自力更生。
刚开始,杨树花通过对口型和儿子交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耐心是最好的老师,当儿子依照她的口型说出话时,她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很值得。杨树花又开始教儿子穿衣服、上厕所。每当看到孩子有进步,她都会鼓励他。司杨夏虽不能自理,但没有屈服于命运,还学会了照顾自己。
“有一次我回安阳老家,儿子在家闷得慌,便自己坐公交车出门了。那天下着雨,他迷失了方向,恐惧感让他记不起来家里的人和事。”杨树花说,那一次,儿子丢了一天一夜,最后被环卫工发现,由民警送回了家。看到儿子时,杨树花泪如雨下。“当时,我觉得没有照顾好儿子,可他却一直说‘妈妈,对不起’。”
优良家风得到传承
虽然司杨夏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大脑受损,思维达不到成年人的水平。但令杨树花欣慰的是,司杨夏特别孝顺。吃饭时,司杨夏先给妈妈夹菜;出门时,司杨夏扶着妈妈的胳膊;买菜时,他提着篮子在后面跟着,从不让妈妈拿重物。
街坊邻居都知道她家里的情况,总是夸赞司杨夏孝顺。
家风如雨点,润物细无声。大女儿司杨春的丈夫不幸患脑梗死,导致半身不遂。大女儿悉心照顾丈夫十几年,从未有怨言。
“我们的家风是一家人团结一心。”杨树花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是只要对生活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那么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