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张帆)5月26日,记者从市创建办了解到,创建期间,全市投入资金约61亿元,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有效完善提升并覆盖城乡,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数字服务效果显现,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截至目前,我市全面达到创建标准,完成规划任务。
在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全市探索形成了7个工作特色亮点:
一是突出特色,彰显文化分馆个性魅力。按照“一县多品”“一镇多品”“一村一品”的要求建设文化分馆,现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分馆76个。
二是配备“三员”,实现公共文化精准服务。在农村和城市社区推行实施了文化“三员”(文化管理员、文化协管员、文化辅导员)工作制,使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三是精准施策,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16个独具文化特色的传统古村落、民俗村为试点,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思路,探索形成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四是多策并举,打造文化艺术精品。通过举办各类大赛和优秀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对优秀作品和发现的新人进行指导培养。设立了舞台艺术创作生产奖励扶持专项资金,对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与生产进行奖励和补助。
五是文化强村,示范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积极培育文化强村,成立农村文化联盟,实现区域内各类资源共建共享;通过文化走亲、比赛联谊等多种文化交流形式,全面促进区域群众文化活动整体水平提升。
六是文化大集,强化基层活动平台建设。按照“地点固定、频次固定”的要求,支持乡村建设文化大集活动点,为基层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活动平台。
七是构建平台,实现公共文化规范管理。研究开发了“许昌市总分馆业务建设一体化平台”,可实现业务工作流程化、基层业务活动监管实时化、档案材料生成自动化、绩效考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