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莉莉 文/图) 6月10日,我市历时3年打造的梨园阁暨许昌戏曲艺术馆试运行,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戏曲爱好者前往参观体验。
梨园阁是我市百城提质建设重点工程之一,位于市区文峰路与八一路交会处东北角的清潩河畔,是三重檐阁楼式仿汉建筑,高33米,建筑面积1100余平方米。
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走进梨园阁,看到一层是小型剧场,可举办小型戏曲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四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河南三大剧种(豫剧、曲剧、越调)的行当、服装、道具、乐器等进行展示;二层是戏曲展览馆,正在举办“戏曲之乡——许昌”图片展,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戏曲之乡源远流长、戏曲之乡灿烂辉煌、戏曲之乡人才荟萃、从许昌走出去的戏曲大家、各具特色的县(市、区)剧团、戏曲人才的摇篮许昌戏校、遍地开花的民营剧团和戏迷演出活动;三层是公益戏曲培训教室,可以进行免费戏曲知识培训、艺术研讨,还能让市民了解到“阎立品改名”“毛主席两看打金枝”“倒霉大叔不倒霉”“郭沫若写信赞《人欢马叫》”“许昌戏曲之乡的由来”等发生在许昌的戏曲故事。
许昌是全国有名的戏曲之乡,20世纪走出了桑振君、申凤梅等戏曲名家。以毛爱莲、任宏恩、张晓凤为代表的许昌戏曲名角长年活跃在我市的戏曲舞台上,创作了《火焚绣楼》《泪洒相思地》《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等深受人们喜爱的优秀经典剧目,创造了许昌戏曲的辉煌。近年来,我市狠抓精品剧目创作,相继创作排演了《燕振昌》《清水湾》《好儿媳》《憾天情》《丑娘》《生日泪》等大型现代戏剧和《灞陵桥》《后汉风云》《智审荀俯案》《曹操与蓝莺儿》等传统戏剧。2015年,豫剧《五更惊雷》在加拿大蒙洛里耶国际艺术节上进行展演,惊艳世界。2017年以来,豫剧《灞陵桥》《燕振昌》《憾天情》《倒霉大叔的婚事》及越调《智审荀俯案》《掉印》先后进京展演,轰动首都,为河南赢得了荣誉。2018年,我市荣获“河南省戏曲之乡”称号。
为弘扬我市优秀的戏曲文化、充分展示我市戏曲艺术的发展成果、打造戏曲艺术展演展示平台,201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梨园阁打造成集群众戏曲活动、戏曲艺术展示、戏曲知识培训于一体的许昌戏曲艺术馆。
市文广旅局副调研员段建伟介绍,梨园阁作为戏曲艺术主题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全省尚属首例。梨园阁一楼小型剧场的LED屏滚动播放许昌戏曲艺术的发展成就、许昌戏曲经典剧目,给市民和外地游客了解我市深厚的戏曲文化、名家名段提供便利;二楼戏曲展览馆免费开放,市民可全面了解许昌戏曲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讲解员向团队游客免费提供讲解服务;三楼公益戏曲培训教室计划每两周举办一次戏曲表演培训。
梨园阁开馆后,市文化部门计划每周组织两次许昌市戏迷演出团体公益演出,每年举办一次业余文艺赛事,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把许昌戏曲艺术馆打造成一座艺术的殿堂、一处百姓的乐园、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