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万誉
白天,身着正装坐在办公室里;下班后,换上休闲衣,或当代驾,或当健身教练,或化身写手……在他们的职业简介里,有公司职员、健身教练、自由撰稿人等关键词。这样的人有一个很“潮”的标签——“斜杠青年”。你身边有“斜杠青年”吗?你知道他们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吗?你想成为“斜杠青年”吗?
什么是“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是指那些不满足于单一职业,为追求个性发展从事多种职业的人。他们以年轻人居多。由于身份的多重性,他们在自我介绍时常用“/”区分,故称为“斜杠青年”。
身兼数职,在多年以前或许为凤毛麟角的能者所专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知识更新和事业拓展,强调以多种职业体验来获得个人价值的多元提升。互联网的发展为他们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做一名“斜杠青年”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斜杠青年”看上去只是一个人身份的叠加,实则是经济社会变革和个体观念转变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出现的现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988名18岁到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3%的受访青年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清研智库等机构发布的《2019年“两栖”青年金融需求调查研究》显示,全国年轻群体中有主业的兼职者、创业者这类“两栖”“斜杠青年”已超8000万人,以“80后”至“95前”人群为主,高学历人群占据“两栖”青年的主流。
“斜杠青年”的忙碌生活
“斜杠”是大环境的映射,也是个体的选择。来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还表明,一半以上的青年想成为“斜杠青年”,并认为这样可以高效利用时间,充实生活。可以说,“斜杠”是当代青年中的一种群体价值取向。
6月28日21时许,代驾王建伟在东城区一家饭店门前接到了自己当晚的第一单活儿。一名男士喝了酒,王建伟开着他的车,将他安全送回家,随后等待下一单生意。
今年32岁的王建伟是市区一家科技公司的员工。“这是我当代驾的第3年。我喜欢开车,另外,我也想增加些收入,所以选择当代驾。”王建伟说,他平常的工作压力不算太大,加班的时间不多,所以兼职代驾游刃有余。不过,相比只在公司上班,还是会忙碌一些。
6月29日18时,结束了一天工作的王女士匆忙吃完饭,赶往智慧大道一座写字楼的瑜伽室。平日,王女士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因为擅长和热爱瑜伽,当了一名瑜伽教练。此外,大学读英语专业的她,有空的时候还会帮别人翻译一些资料。
“事业单位人员、瑜伽教练、翻译,我也应该算是‘斜杠青年’吧。”王女士笑着说,虽然每天的生活很忙碌,但她感觉很充实,很享受这种工作状态。她认为多重职业的生活不是出于对自己本职工作的逃避,而是做加法,甚至做乘法。
顾好本职工作再考虑“斜杠”
“斜杠青年”中有很多人的态度与王女士一样。来自“时代数据”的调查显示,渴望成为“斜杠青年”的三大原因是寻求额外收入、出于兴趣、自我投资与提升。可见,“斜杠”是年轻人关于自我发展的价值取向,它强调的是多元化的平衡,以及个性和潜能的探索,并鼓励将工作、生活和爱好进行更好的融合。
不过,也有不一样的声音出现。“很多自称‘斜杠青年’的人这个学一下,那个看一下,表面上是在追求多元化的生活,其实是在盲目地通过急速变现获得成功。”市区一家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王晓刚说。
王晓刚认为,很多人只是看到了“斜杠青年”身上令人羡慕的控制感和成就感,却忽视了他们背后在个人品牌和技能上的钻研。有的人“斜杠”,是在了解自我之后,多维度精进成长的结果,而有的人“斜杠”,是顾不好本职工作之外的身兼数职。
“斜杠”是一类青年的价值观,但不是青年成功、成才的方法论。“事实上,你不论想成为一名‘斜杠青年’还是想成为一名专业人士,都应该先成为一名‘内核青年’,也就是以内在驱动为核心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作出忠于内心的抉择,过上更加富足与幸福的生活。”王晓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