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地委
很多人都在献血屋里或者献血车上献过血。坐在采血椅上,殷红的血液徐徐流入血袋中,短短几分钟,200毫升或400毫升血液就采集完成了,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献血方式——献全血。除了献全血外,还有一种同样重要的献血方式,那就是——献单采血小板。
那么,捐献全血和单采血小板有什么区别?许昌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直观的是颜色上的区别。全血所采集的血液是红色的,而捐献单采血小板所采集的血液是黄色的。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成分,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单采血小板是借助血细胞分离机在无菌密闭的条件下适量采集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这是成分献血的一种形式,也是目前国内开展较多,且愈加普遍的无偿献血项目。” 该站工作人员介绍,捐献单采血小板与捐献全血基本相同。从献血者的一只手臂入针,血液经过一次性耗材管道流入血液分离机内,分离出所需要的血小板,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输还给献血者。此过程需要重复多次。因此,捐献血小板需要较长时间,一般在1小时左右。
定期献血可提高身体的造血功能;可预防、缓解血液黏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等。捐献单采血小板和捐献全血一样,都不会损害健康。“血小板寿命为7至14天,也就是说,如果不捐献,体内的血小板也会很快更新一次,所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捐献血小板对健康不会有影响。”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介绍,健康人体内血小板数量为10万个/立方毫米到30万个/立方毫米,献出的血小板在48至72小时内可以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比捐献全血的恢复时间更短。健康人捐献全血,两次之间的间隔不少于6个月;两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间隔期为2周,一年不大于24次。
献血法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400亳升,最多不得超过400亳升。每200毫升(ml)血液为1个单位(U),即捐献全血献血量一次可为1个单位(U)或2个单位(U)。血小板通常用治疗量表述,一个治疗量就是1个单位(U)。
输血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通过输血可以挽救大量失血者的生命。输血的具体作用主要是维持患者的血容量、改善患者的微循环、提高血压、防止休克、提高患者血液的携氧量和排除废物的能力、补充凝血因子、减少和制止出血。
全血适用于大量失血及血液置换的患者,目前临床应用较少。临床上某些患者,并非因为全血的缺乏而需要输血,只是因为血液中缺乏某种成分。如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的悬浮红细胞主要用于慢性失血或贫血的患者;单采血小板主要适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如大家都熟悉的血液病患者、骨髓移植患者、血小板减少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