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化圈·分类

周氏正骨:手指间的传统中医药文化

周统一(中)正在为患者治疗。 记者 孙学涛 摄

□ 记者 孙学涛 通讯员 李启东 张丽华

正骨指用摸、接、提、按、推等手法治疗骨折、脱臼等疾病。正骨是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为传统中医药文化。建安区周氏正骨是百余年来周氏几代人潜心研究并形成的以中医为主导的集正骨、针灸、推拿按摩、药疗于一体的综合治疗体系。2013年,周氏正骨入选许昌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7月27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传人已有七代

“哎哟!”7月27日,在建安区聚贤街东头北侧的周氏正骨诊室,一个扭住左膝的大妈被周氏正骨第六代传人周统一“拽”得龇牙咧嘴。

“大妈,现在咋样?”一旁的周氏正骨第七代传人周丽平问。

大妈笑着说:“好多了!”

“还需要时间,得敷药。”周统一又揉了揉大妈的膝盖。

相传,周氏先人受华佗指点学会正骨术,并对其进行创新。清末,经过周氏几代人的研究,周氏正骨发展到一个高峰,“凡有跌打摔伤,经妙手调治,即得痊愈”。

生于1952年的周统一为周氏正骨第六代传人。他从10岁开始学习正骨手法,50多年来,一直在传承、弘扬这一中医药文化。“每天晚上,父亲拿出一堆骨头模型,仅凭感觉把每块模型摆到正确的位置。”周统一说,“没有窍门,只有经过成千上万次训练,才能熟知人体的每一块骨头。”

改革开放以来,以周统一为代表的周氏正骨传人凭借独到的正骨手法和中医熏蒸技艺享誉乡里,得到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周丽平是周统一的女儿。受家庭影响,周丽平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正骨手法。经多年实践,她熟练掌握了周氏正骨的诸多手法。从许昌护理学校毕业后,她不断提升文化水平和素养,以便更好地传承正骨技艺。如今,周氏正骨第七代传人有周改平、周会平、周翠平、周丽平、周文平、周培杰等。

手法有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周统一介绍,周氏正骨的主要手法是正筋接骨,辅以中药外敷,用祖传的黑膏药、三黄膏配合其他药物进行综合性治疗。

周氏正骨的医理是将骨科疾病分为骨伤、骨病和先天骨疾三类,治骨先治肉,重视有形之“血”,更重视无形之“气”;治疗既重视整体,又重视局部;骨伤以手法治疗为先,骨病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体外固定等方法,予以辨证施治。周统一介绍,周氏正骨主要包括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手法。

周统一说,骨肉相连,伤骨必伤筋。这就需要通过触摸找到筋、骨的位置,从而正筋接骨。

针对骨质增生、颈肩腰腿疼、肩周炎等,周氏正骨常用的方法是正骨、推拿、熏蒸等。

周氏正骨所用药膏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消肿散结、通经活络、强筋健骨、接骨续筋。

“药膏要针对病情配伍。”周统一说,周氏正骨的药膏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的有散剂、丸剂、汤剂,外用的有外洗药、外敷药等。“药膏和正骨手法配合运用,方能更好地救死扶伤。”

不断挖掘、弘扬周氏正骨精髓

“周氏正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若军说,周氏正骨活态传承了100多年,第六代传人周统一以人为本、济世救人;在治疗过程中依据人体自然规律医治患者,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周氏正骨虽然代代相传,但是由于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百姓的观念有所改变,因此传承受到影响。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文化的弘扬,我们将进一步科学挖掘、弘扬周氏正骨的精髓,完善各项资料,加强宣传和交流,探索传统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弘扬路径,使其更好、更科学地传承下去。”陈若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