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杨佳倩 实习生 马卓
这两天,位于瑞贝卡大道中段的建安区农村公路管理所家属院十分热闹,后面那块“一亩三分地”正被清除,准备建一个花园。也许很多人有疑问,把耕地变成花园不是违法的吗?其实这“一亩三分地”并非耕地,而是家属院后面的一块公共用地。居民看着这块地荒废了可惜,圈起来改造成了小菜园。由于这块地是公共用地,加上种菜引起了邻里纠纷等,在社区的协调下,原属单位对其进行改造。
党员尽责,居民热心
建安区农村公路管理所家属院原来叫许昌县地方道路管理站家属院,建成于2003年6月,归属于建安区交通运输局,共有两栋居民楼48户152人,其中党员36人。
建安区农村公路管理所家属院建成已有17年,由于前期缺乏动态管理,导致消防通道车辆乱停乱放、单元楼栋公共区域乱堆乱放、墙面小广告铺天盖地、电动车飞线充电等问题突出,给居民造成了很多不便和矛盾。
2018年,建安区许由街道办事处幸福社区成立后,工作人员动员家属院党员和热心居民,成立了院委会,选出5位负责人对家属院进行管理。
其中,院委会主任叫叶惠玲,是家属院的一名老职工。她虽然不是党员,但是平时为居民热心服务,威信很高。疫情期间,她带领大家给家属院的居民送菜、生活用品,主动担负起值班的责任。平时,她十分关心居民的生活难题,及时向社区反映、解决。
热心党员宋建生主动当协调员,带头承包清理小广告的任务,每天都到施工现场帮忙。热心居民叶惠玲、肖纪恩、刘渣娃还为现场施工人员送水、西瓜。
“这么多热心人为家属院改造尽心尽力,作为工作人员,我们更应该努力。”幸福社区党支部书记孙亚鹏说。
两次改造,初现美颜
“这次改造真的下了不少功夫,虽然家属院基础设施不算太差,但是院内的环境改造需要和居民多次沟通。”孙亚鹏说,去年对家属院进行了第一次改造,今年是第二次改造。
去年进行第一次改造主要是解决家属院乱堆乱放问题。由于常年缺乏管理,家属院的楼道、过道和公共用地都被居民占用,堆放杂物、车辆等,影响了居民生活。因为争地方,邻里之间还时不时发生矛盾。
“这里的居民原本是职工和家属。随着房子的陆续买卖,现在职工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都是外来人。”孙亚鹏说。
因此,幸福社区先后两次联合共建单位建安区农村公路管理所出资对家属院破损路面进行修补,对破旧墙体进行粉刷提升,新建电动车停车棚1处,除锈喷刷单元门4套,党员带头清理楼栋小广告1000多平方米;联合电管所、科工局、四大网络运营商规整弱电线缆780米,安装了象棋桌凳,改造提升了家属院图书角,提供各种报刊和书。现在,家属院从内到外焕然一新,初露美颜。
菜园升级,变为花园
“你看看这儿种的红薯、辣椒,虽然被清理了,但是为了整体改造,我们也支持。”家属院后面的小菜园里,几位大妈一边不舍地摘着自家种的辣椒,一边说。
第二次升级改造主要就是对家属院后面的这“一亩三分地”进行清除,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的花园。为什么说“一亩三分地”呢?因为前几年没有对这块空地进行规划,很多老住户看到地荒废着很浪费,就圈用了这块空地当小菜园。这么多年来,这块地已经被占用完了,种的有菜、农作物。很多果树已经长大了。
虽然空地被居民很好地利用了起来,解决了自家吃菜的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给其他住户带来不少困扰。“蚊蝇越来越多,一到夏天,我们家都不敢开窗户。”“每天都有浇大粪的,关着门都臭气熏天。”很多住户因此发生了矛盾。
看到小菜园给大家带来的种种问题,幸福社区在这次改造中把清理小菜园当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块地是整个家属院的公共用地,私自占有是不文明行为。虽然我们很理解已经种了这么多年菜的居民的心情,但是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邻里之间不再因此而产生矛盾,我们下决心给大家打造一个小花园。”孙亚鹏说,很多住户多年来种植的果树已经结果,他们将来帮助这些住户把果树移植到小花园里。
如今,在每个单元门前,“党员亮身份”既起到带头作用,又起到监督作用。每个单元都进行了“星级量化公示”,让楼与楼之间的居民进行监督和比拼,让文明之风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