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在江南一带江河水位告急的同时,东北地区、华南地区的局地也出现了水位告急的情况。不同的是,前者是水位超警,防汛告急;后者是水位不断下降,用水告急。
辽宁降水偏少51%,高温达39℃
在东北地区,辽宁的旱情尤为突出。6月1日至7月22日,辽宁累计降水量为100.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1%,为1981年以来同期第二少,也是近38年来最少的。
在辽宁中部偏西地区的彰武、阜新、新民等地,6月以来的累计降水量仅有常年同期的10%至20%。沈阳今年6月1日至7月27日的累计降水量为89毫米,近两个月的降水量还不如梅雨季江南城市一天的降水量多。常年同期,沈阳降水量达到233.5毫米,今年的偏少程度也是历史少见。
进入7月,辽宁不仅降水持续偏少,高温也开始增多。7月21日至25日,辽宁省气象台持续5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部分地区出现37℃到39℃的高温天气。
据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截至7月25日,辽宁作物受旱面积为1158.7万亩。其中,重旱面积为478.0万亩,特旱面积为122.2万亩,0.61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海口降水偏少,高温破纪录
与江南不同,6月入汛以来,华南地区大部的降水明显偏少。过去30天,广东等地的降水量偏少50%至80%。
大城市中,海口6月1日至7月27日的累计降水量为233毫米,约为常年同期的一半;福州的累计降水量为272毫米,偏少约16%;广州的累计降水量为337毫米,偏少34%左右。
降水偏少的同时,高温肆虐。海口6月至今已有44个高温日,居省会级城市高温榜首位。7月,海口高温日数达到20天,打破当地1951年以来7月高温日数纪录。
福州自6月以来已有37个高温日,远超往年。7月24日,福州的最高气温达到40.4℃。这个温度位居当地7月最高气温排行榜第二。7月以来,福州已有3个40℃以上的高温天气,是当地1951年以来首次。
北方已经进入雨季
今年汛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南北旱,中间涝”的格局为何格外突出?6月以来,我国天气背后的推手副热带高压偏强,牢牢地控制华南地区,导致这里高温持续偏多。同时,副热带高压覆盖了赤道辐合带,抑制了台风的生成。今年7月没有台风生成,是1949年以来首次7月“空台”。这造成华南地区气象干旱发生。而东北地区旱情出现的原因主要是7月以来辽宁等地频繁受高压脊控制,降水偏少。
近日,副热带高压逐渐北抬,我国天气格局发生变化,南北旱区陆续迎来雨水。北方已经进入雨季。8月2日至4日,辽宁、吉林的气象干旱区有小到中雨出现。未来10天,东北地区降雨比较频繁,对于缓和旱情非常有利。
进入8月,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抬,华南地区的台风将逐步开始活跃。
(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