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累了没处坐,你可能会蹲下来歇脚;公共卫生间里,很多人仍然习惯蹲厕;一些地方,吃饭也保留着“蹲食”的传统。
蹲,不光是一种常见姿势,它也是一种养生动作。
轻松“蹲起”的老人更长寿
《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刊登的一项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51岁至80岁人群中,蹲姿起身无须用手的参试者,6年内死亡风险明显低于那些蹲姿难以起身的同龄人。其关键原因正是,蹲伏运动改善腿部力量和灵活性。
伦敦国王学院营养学专家梅根·罗西博士表示,如厕时使用蹲便器比使用马桶更有益健康。蹲姿如厕更有益肠道健康,因为该姿势可帮助理顺肠道、直肠和肛门,排便更顺畅。
英国理疗师蒂姆·阿勒代斯表示,正确的下蹲姿势是:身体下蹲、膝盖弯曲、臀部几乎贴近地面,脚跟平放。
据估计,如今大约95%的成年人无法完成该动作,或难以舒适地保持这种姿势。
为了锻炼下蹲涉及的肌肉群,获得相应的健康益处,蒂姆·阿勒代斯建议:在户外,老人可站在台阶边上,抓牢固定物体,一只脚脚后跟悬空,用力下压,拉伸小腿。居家时,可保持仰卧姿势,单膝拉伸至胸前,保持几秒钟。经过几周锻炼后,锻炼持续时间可延长到10至20秒,直至能坚持3至5分钟。
如果髋关节或膝盖有健康问题,做此项锻炼前应征求医生建议。
经常“蹲起”好处多
下蹲不仅省时简单,容易掌握,而且节省空间,只要能站立就可以。
经常做“蹲起”的人,身体会收获以下几方面的好处:增强肌肉力量、增加关节灵活性、改善血管弹性。
下蹲动作比较简单,不需要大脑积极思考,可以帮老人放松精神,也是减压的好办法。
对老年人来说,腿有力量了,才能走得更远,看到更好的风景,遇到更有趣的人和事情,这样才能延缓大脑的衰老,越活越年轻。
三种“蹲姿”各有养生优势
从锻炼角度出发,下蹲可细分为全蹲、半蹲、深蹲等。不同蹲姿锻炼的身体部位略有不同,应在确定自己的目的后,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
1.全蹲。其对腰腿韧带的拉伸要求较高,对踝、膝、髋关节的影响较大,而对肌肉静态张力的要求较低。这种方式适合久坐的人作为间歇锻炼,活动身体。需要注意,下蹲时要保持一定速度,如每分钟20至30次,帮助促进全身气血循环。
2.半蹲。其与扎马步类似,对大腿和臀部肌肉影响较大,是锻炼股四头肌的好方法。做完膝关节手术或处于关节康复期的患者,可选择半蹲作为恢复性练习。
3.深蹲。其比半蹲要深,接近于全蹲,腿上用劲儿较大。很多人认为,深蹲锻炼可起到腿部减肥的目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要想燃烧腿部脂肪,总的原则是中等以上强度,持续20分钟以上。深蹲通常适合中青年人在久站或久坐后感觉劳累时练习。(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