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健康许昌

大暑后养生,注意“养心”“避湿”

■记者 刘地委

大暑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湿气也最重。专家提醒,大暑后养生要注意两点:一是“养心”,二是“避湿”。

8月1日,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妇孺国医堂中医专家李梦阳告诉记者,按照中医理论,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养心”是养生的关键。让心静下来、闭目养神,都有利于心的养护。

夏季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好,有利于心神宁静。因此,大暑后应在作息上进行调整,睡眠不足则可利用午休进行适当“补偿”。

笑是夏季养生的良药。夏季天气闷热,易使血压升高、心烦意乱。笑口常开,能改善情绪,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清火也是“养心”的重要途径,有清内火和清外火之分。

外火指自然界较高的气温。暑天要尽量避免烈日直接照射,外出或工作时戴好遮阳帽、涂上防晒霜,注意室内通风降温。

内火即人体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热症。夏季天热容易出汗,出汗过多会消耗心脏阴液。用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泡茶喝,可以清内火、清热解毒。暑天多喝粥可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补养身体。中医认为,生冷食物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过多食用。

大暑后是湿气最重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受湿热邪毒侵袭,出现胃口不好、大便黏腻、腹泻呕吐、口舌生疮等症状。因此,此时养生还要“避湿”。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饮食油腻、缺乏运动。这些人常常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体内湿气就会越聚越多,最终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病症。因此,夏季一定要适当锻炼,使身体时常出出汗。这样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

李梦阳建议,“避湿”可常按3个穴位:一是腋窝的极泉穴。它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应经常按揉,一次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调理睡眠、改善心脏功能。二是肘窝的曲池穴。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可以连续拍打肘窝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三是膝窝的委中穴。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是这个通道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就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因此,平时可以按揉此穴位,一次不少于36下。